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四十三章 敢死队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四十三章  敢死队

    派遣38军参战不是军事问题。也不是政治问题,而是外交问题。

    印军突然入侵尼泊尔,让正在为出兵做准备的尼泊尔政府大吃一惊。除了命令马亨德拉钠格的守军坚守阵地之外,尼泊尔政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联系共和国政府,要求共和国政府兑现安全保障承诺。

    因为38军不在战区范围之内,所以由总参谋部直接调动。

    裴承毅回国的时候,38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往马亨德拉钠格,协助驻扎在当地的尼泊尔军队对付入侵的印军。

    战斗没有任何难度可言,甚至没有爆发大规模战斗。

    38军的先头部队(仅有1个装甲营)到达之后,越过边境线的印军立即由进攻转为防御,在马亨德拉钠格郊外筑起了防御阵地,摆出了与38军打持久战的架势。就算印军没有这样的举动,在只出动1个步兵师的情况下,印军的目的也是牵制38军,而不是攻占拥有近30万人口,驻有2个尼泊尔步兵师的马亨德拉钠格。

    因为担心还有更多的印军入侵,所以尼泊尔政府一再强调38军的重要性。

    按照尼泊尔政府的说法,如果共和国无法兑现安全承诺,尼泊尔不得不将计划派往印度的军队留在国内,以确保本土安全。虽然这种带有威胁口吻的外交辞令让共和国的外交官非常愤怒,但是事实是。如果尼泊尔没有按照计划将承诺的15万地面部队派往占领区,共和国陆军将不得不多投入15万地面部队。也就是说,用38军换来15万尼泊尔军队,对共和国来说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

    不能调动38军,有没有别的部队能够顶替38军呢?

    王元庆首先想到的就是39军,只不过按照项铤辉的说法,39军最快也要在一周之后才能到达前线,而攻打博帕尔的行动最多只能延迟3天。39军动不了,只能让王元庆把目光转向54军,结果让他更加失望,因为54军已经非常疲惫,甚至无法强攻安拉阿巴德,必须尽快进行休整。66军远在克什米尔,就算还有不错的攻坚能力,也要花半个月才能完成战略转移。4支重装甲军都没不能动,战略反应军中,最强大的77军还在战斗,扫荡完战场之后肯定得休整,其他几个军要么有任务在身,要么状态不理想,均无法立即出动,更难以承担起博帕尔的攻坚任务。

    毫无疑问,除了38军,没有别的军能在博帕尔一举定乾坤。

    必须动用38军,就得用别的军队把38军从尼泊尔交换出来。显然,不能用一般的军队,必须是野战军。而且是赫赫有名的野战军。说白了,尼泊尔就是想要个心理安慰。以目前的情况,印度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凭什么大举入侵尼泊尔?

    哪支军队才能让尼泊尔睡个安稳觉呢?

    说实话,如果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就不会送到王元庆手上了。

    想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一早,王元庆才联系项铤辉,让裴承毅马上返回前线指挥部,安排38军攻打博帕尔的作战行动。

    裴承毅启程的时候,王元庆亲自召见了尼泊尔驻共和国大使。

    当天下午,一支“特殊”的部队就开进了尼泊尔,正式接替38军的驻防任务。

    说这支部队特殊,是因为这不是一支整编部队,而是一支混编部队。该部队确实赫赫有名,而且名声都在38军之上,比如15军的第153空降旅,17军的第173空降旅,以及16军的第空中突击旅。

    15军的名头不在38军之下,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15军就在上甘岭一战成名,当时的军长后来还成为共和国国防部长;空降153旅的名头更大。就算没有多少尼泊尔人知道农黑阻击战与五老阻击战,相信所有尼泊尔人都知道发生在兰契的战斗,听说过那支将印军第三集团军打得落花流水的空降部队。17军的名头小一些,毕竟是共和国最晚组建的空降军;但是空降173旅的名头绝对不小,至少每一个看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尼泊尔人都知道死战瓦拉纳西,击溃数十万印军的空降173旅。16军的情况与17军差不多,因为组建时间晚,没有获得多少出名的机会;空突旅与空降173旅也差不多,只要关心印度战争的尼泊尔人都知道那支在南面不远处左右开弓,参加了好几场大仗、恶仗,打得印军屁滚尿流的空中突击部队。

    当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3个旅等于1个军。

    更重要的是,在绝大部分尼泊尔人看来,空降153旅等于15军,空降173旅等于17军,空突旅等于16军。

    用3个军换1个军,当然是划算的买卖了。

    不得不说,王元庆耍了小手段。

    空降153旅与空降173旅撤出战场的时候,伤亡率都超过50%,虽然能够迅速获得补充兵力,而且补充的都是前几年才离开军队的退役空降兵,但是两个旅都需要休整,更需要让补充兵员熟悉新的武器装备与战斗环境,最快也只能在9月底恢复战斗力,要想达到最佳状态,恐怕得等到11月初了。空突旅的兵力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是官兵的疲劳程度远超过2个空降旅,最快也只能在9月中旬恢复战斗力。

    换句话说。王元庆用3个没有战斗力的旅换下了1个战斗力旺盛的军。

    让人没想到的是,尼泊尔政府很爽快的答应了换防要求。

    虽然有人认为尼泊尔政府很好愚弄,但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尼泊尔政府这么做也非常明智。如同王元庆分析的那样,尼泊尔要的只是心理安慰,或者说尼泊尔政府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让国民相信,共和国兑现了安全保障承诺,没有抛弃尼泊尔。只有这样,尼泊尔国民才会支持政府的出兵行动。更重要的是,尼泊尔很清楚共和国要求换防的目的,如果死咬着38军不放,肯定会得罪共和国。

    裴承毅回到前线指挥部的时候,运送38军的列车已经出发了。

    在袁晨皓的安排下,运送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果一切顺利,38军的主力部队将在28日天亮后到达占西,作战物资的运送工作将在28日夜间到位。也就是说,38军最快能在29日凌晨发起进攻。

    这个结果让裴承毅很满意,因为按照他的计划,38军最快也只能在28日夜间参战。

    相差几个小时,影响不大。

    问题是,任何精心策划的战役行动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结合部战役”是得到全世界军事家公认的,共和国陆军在印度战争中打得最出色的一场战役,实施中也出了不少问题。并没完全按照计划进行。

    重新掌握指挥权后,裴承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什么时候占领埃达沃。

    要想攻打博帕尔,就得占领埃达沃。按照裴承毅的战役策划,埃达沃将成为进军博帕尔的前进基地。也就是说,38军攻打博帕尔的时候,不但要把炮兵留在埃达沃,还要在埃达沃囤积作战物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38军进军之前就得占领埃达沃,让工程部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基础建设工作。如果印军没有入侵尼泊尔,一切按照裴承毅的计划进行,将由77军的第772装甲突击旅或者第空中突击旅占领埃达沃。现在的情况是。空突旅已经去尼泊尔“度假”了,而第772装甲突击旅没有收到攻打埃达沃的命令,正在漫山遍野的寻歼溃散的印军。也就是说,等到第772装甲突击旅把部队集中起来,38军的主力已经到了占西。

    第772装甲突击旅指望不上了,另外2个旅能指望上吗?

    第773装甲突击旅损失惨重,打完迈赫尔阻击战后就被袁晨皓撤了下来,此时已经在马尼格布尔休整,基本上处于“马放南山,兵甲入库”的状态,没什么好指望。第771装甲突击旅还在班达打扫战场,而且按照计划,该旅将在38军到达之前进驻占西,并且适当拓展占西的防御空间。

    从别的军调遣部队也不现实,能够在38军到达占西之前攻占埃达沃的只有54军。按照袁晨皓的说法,54军在守卫临时铁路线的战斗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如果不是文工团提前到前线慰问,恐怕基层官兵就要心生怨言了。让54军去攻打埃达沃,还不如让38军自力更生。

    事实上,裴承毅也只能让38军自力更生。

    弄清楚情况后,裴承毅就调整了38军的转移工作,让充当先头部队的第383机械化步兵旅直接前往萨格尔,然后攻打埃达沃。为了减轻第383机械化步兵旅的压力,裴承毅还命令正在附近清扫战场的第772装甲突击旅尽量向埃达沃集结,阻止印军增援埃达沃,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埃达沃附近打几场小规模运动战。

    反正77军将在38军到达之后撤下去休整,怎么也要让凌云霄多出点力。

    裴承毅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物资运输。

    因为38军是重装甲军,而且编制规模仅次于39军,所以不但需要动用2000多节车皮运送各类重装备,对物资的需求也比77军这类战略反应军高得多。

    可以说,物资运输带来的麻烦最大。

    虽然此时还在作战的军只有东线决战开始时的一半左右,但是随着战线拉长,物资运送里程成比例增加,后勤保障的难度大大加大。以54军为例,此时的作战强度比决战开始时降低了不少,对后勤保障造成的压力却增大了2倍。主要就是战场离后方更远,运输物资更加麻烦。

    更让裴承毅感到头痛的是,为了满足尼泊尔的要求,3个空降军的战斗旅必须在38军的主力离开之前到达,所以不得不抽调所有空运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把3个战斗旅送入尼泊尔。如此一来,就不能指望空运力量了。万幸的是,运输机返航的时候,可以把38军的人员与部分贵重设备送往前线,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

    不管怎么说,在29日凌晨前完成物资运输工作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