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意外之喜

弱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重生小地主最新章节!

    )

    第七百四十九章意外之喜

    “是什么好消息?”连蔓儿忙问道。

    “……这买田庄用的,是赏银。”五郎就道。

    “赏银?!”连蔓儿眨了眨眼。      重生小地主749

    这果然是好消息。想也是了,利于农桑的大事,即便五郎这次不跟着沈六一起进京,也会有赏赐下来。皇帝亲自召见了五郎,怎么也不会吝于赏银这样的恩典。

    看五郎拿回来的银票,他这次进京,也就花了两千多两的银子,不是用在买庄子上面,那就是都用来打点了。

    “……皇帝给了两千两的赏银,我就都用来买了田庄。另外从家里拿的钱,一些用来各方面打点,我还给鲁先生在翰林院后身儿买了个小宅子。”五郎就告诉连蔓儿道。

    鲁先生并未在京城做过官,虽然是皇帝亲自征召,但必须的一些打点是不能少的。另外,也因为鲁先生不曾在京为官,所以并没有住所。五郎就自己做主,给鲁先生买了个宅子暂时住着。

    “本来想买的更好一点,鲁先生拦着没让。”五郎又笑道,“鲁先生说,他家眷一时也来不了京城,身边的人少,事也少,大宅子反而不方便。……鲁先生这翰林院大学士估计做不久,等入了阁,上面会赏赐宅邸下来。”

    给鲁先生花钱,一家人都觉得很正当。

    家里如今在银钱方面,真是不缺。五郎说是好消息,还是天大的好消息,就是说赏银,虽然这次是皇帝当面赏赐下来的,但这还是不符合连蔓儿对那个“天大的”好消息的预期。

    而且,五郎从来就不是一个会夸大其词的人。

    “哥,你说的天大的好消息,就是皇帝赏了咱们两千两银子?”连蔓儿就问五郎。

    “当然不止。”五郎就笑。

    “哥,你别卖关子了,赶紧说吧,到底是什么事?”连蔓儿继续追问。

    “除了赏银,陛下还有另外的封赏给咱们。”五郎笑了笑,慢条斯理地道。

    “是什么封赏?”连蔓儿只好又问。她发现,去了一趟京城,五郎的杏子变得更加沉稳了,而这种沉稳中隐隐地透着腹黑。明明说是天大的好消息,可他却能这么不慌不忙,吊着大家伙的胃口。

    “……除了赏银,陛下还赏了官。”五郎终于道。

    “真的?!”一家子都睁大了眼睛,官职,那确实是比赏银更加珍贵,对他们还说是算得上天大的好消息的。毕竟,要等五郎以后高中为官,那还得好几年。

    “五郎,陛下赏了你什么官?”张氏连忙就问,“这官封在啥地方啊,是不是马上就得让你去上任啊……”

    “我儿子当官了!”连守信刚刚心情平静了一点,又激动了起来。

    “五郎,你真的当官了?”连枝儿也问。

    “哥,是啥官?”小七也问。      重生小地主749

    唯有连蔓儿此时却不着急了,她看着五郎似笑非笑。

    “……是中书舍人,从七品的官。”五郎从众多问题中,只挑了最重要的来回答。

    “那就比咱们知县大老爷低了一级,对不对?”连守信就问。

    “对。”五郎点头。

    锦阳县的知县,一县的父母官,也不过是正七品。而有些小县的知县,还不够七品,同样为从七品。从七品的官,还是皇帝亲自赏赐的,这是难得的体面和尊荣。

    “当初大当家的那个官,好像是才八品?”张氏就小声说道。

    “娘,可别拿咱们这个跟那个比。”连蔓儿就笑道。

    “是不能比。那是他们花钱捐的,咱们这正经是皇上封赏下来的。”连守信就赶忙附和道。

    “对,对,不能比。”张氏也点头,“五郎,你那官服那,赶紧穿上给娘看看。……这官是封在哪了,远不远?”

    张氏一面高兴五郎得了官职,一面又怕五郎要到远方去做官。

    “哥,你还有什么消息,赶紧说吧。你看你把大家伙给逗的。”连蔓儿就看着五郎笑道。

    “你哥逗咱?这封官是假的?”连守信和张氏正在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好,听见连蔓儿这样说,就都转过头来看着连蔓儿。

    “当然不是假的。”五郎就道,“不过,这个官职不是封给我的,是封给我爹的。”

    五郎一句话,石破天惊。

    “这咋能那!”连守信和张氏都懵了,两口子都喃喃自语道。这也不能怪他们不相信,毕竟,他们就从来都没有想过,连守信能做官。

    连守信并没正经念过书,识字也不多。他从没有自命不凡过,甚至自我评价有些低。能够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他已经认为是大福气了。对未来的期望,也就是五郎和小七两个能出息,而他,就是守着田地,做一个富家翁,含饴弄孙。

    张氏也从来没肖想过连守信会做官。

    “就是封官,也是该封给五郎。……再说,我也做不了官。”慢慢地回过一点神来,连守信斩钉截铁地道。

    “爹,这就是陛下赏赐的一个虚衔,不用去衙门办差的。”五郎就笑道。

    在大家的追问下,五郎才又将皇帝赏赐官职的事情又详细的说了一遍。因为是农桑大事,又正赶上皇帝四十大寿,再加上迎沈谨进宫,可以说,这喜事好事都赶在一起了。皇帝也特别的高兴。他这一高兴,就觉得上次五郎金银还不够,还应该赏五郎一个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