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二十五章 毁灭炮击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二十五章  毁灭炮击

    真正将美国赶上谈判桌的不是天军。而是海军。

    战后,很多人在评价共和国海军的时候,都会提到一点,即在对美作战中,包括华剑锋在内的共和国海军高层都有一种病态的观念,那就是只有将美国送回石器时代,才能彻底消除美国产生的威胁。

    这中观念,对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行动,以及整场战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这也很好理解。

    大战期间,与美国交战的主力就是共和国海军,别说天军,就连陆军都没有机会插手太平洋战争。受此影响,共和国海军将领非常清楚美国的战争潜力,也非常清楚美国对共和国构成的威胁,所以才会产生如此极端的想法。有一点足以证明这个观点,即共和国海军陆战队也有着类似的想法,即认为只有攻占美国本土,才算得上是彻底打败美国,所以积极主张登陆美国的是陆战队,而不是陆军。

    当这种观念变得根深蒂固。自然会对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

    可以说,大战期间,共和国海军作战的第一原则就是把美国海军赶尽杀绝,不留任何余地。在对美国本土进行战略打击的时候,也用上了这一原则。也就是说,当时积极主张对美国进行战略打击的是海军!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早在2060年,共和国海军就向最高统帅部提交了一份绝密作战计划,其中明确提到,在夺取了太平洋的制海权之后,用已有的大口径电磁炮、以及正在开发的2000千克级电磁炮向美国本土的主要城市、工业中心与军事基地投掷核弹头,用一场全面的战略核打击来摧毁美国,迫使美国政府投降。为了证明该计划具有可行性,海军还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战斗统计报告,即在之前的战斗中,还没有任何一种防御系统对电磁炮投射的炮弹进行了有效拦截。更重要的是,因为电磁炮的投送能力是其他投送手段的几十、甚至几百倍,所以就算美国拥有能够拦截炮弹的防御系统,也可以通过增大弹药投送量的方式来提高突防率。

    万幸的是,这一作战方案被最高统帅部否决了。

    虽然当时共和国有足够的核弹库存,甚至可以说,只要共和国当局愿意,用核弹头将美国从地球上抹掉都不成问题,但是核战争违背了共和国的基本利益,而且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不会有赢家。因为欧洲已经参战,而且是以共和国盟国的身份参战,加上还有大量国家保持中立。所以就算是一场规模有限的,以迫使美国当局投降的核战争,也会使共和国失去本应取得的胜利。

    当然,共和国海军也没有因此放弃。

    到2062年底之前,共和国海军向最高统帅部提交了好几份旨在将美国彻底打回石器时代的战争计划,甚至联合陆战队提交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地面战争计划。按照这份计划,海军夺取制海权之后,将用3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对美国本土沿海地区的重要城镇与军事基地进行全面打击,削弱美国的本土防御能力,然后让陆战队在美国东部、东北或者墨西哥湾地区登陆,以攻占华盛顿、纽约为最终目的。

    为了说服最高统帅部,海军在这份计划中提到了两个要点。

    一是在地面战争发动之后,并不急于向内陆推进,以此控制地面战争的规模,并且降低作战伤亡与作战消耗。攻占华盛顿之后,如果美国当局不肯投降,而是按照战略计划将首都转移到丹佛,继续负隅顽抗的话,则在美国西海岸地区打一场规模有限的地面战争,占领洛杉矶,并且出兵五大湖区。控制芝加哥与底特率,彻底控制美国的工业区,让美国丧失继续战斗下去的基础力量。到这个时候,如果美国当局仍然不肯投降,就以战略轰炸的方式摧毁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所有城镇,再出兵占领。

    当然,这么宏大的战争计划,肯定得有理论依据。

    海军的依据就是,只有这样,才能在尽量减少无辜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以最小的代价击败美国。当然,这只是放在台面上的理由,而真正的理由,应该是海军为此提出的第二个要点。

    这就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战后肢解美国!

    从根本上讲,一心想要肢解美国的不仅是海军,还有陆战队。

    如果以在对美作战中的伤亡与损失计算,共和国陆战队肯定超过了海军,因此陆战队官兵对美国态度更加极端。可以说,在共和国最高统帅部已经放出风来,不打算在美国本土打一场地面战争的情况下,陆战队仍然三番五次的提出地面战争计划,摆明了就是不想放弃打地面战争的想法。

    陆战队的这种想法得到了海军的全力支持。

    在第二个要点中,海军就提到,从保证共和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只有在占领美国的情况下,才能阻止美国东山再起,也才能确保共和国的战后利益。为此。共和国当局非常有必要考虑在战后将美国肢解成数个小国家,也就得做好打一场地面战争的准备。

    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陆军也持支持态度。

    暂且不说陆军在地面战争中的重要性,当时在大西洋对岸虎视眈眈的欧洲就足以让陆军高层支持用代价换时间的战略决策。用袁晨皓的话来说,如果久拖不决,到最后不得不打一场地面战争的情况下,欧洲肯定会找借口参战,而且共和国也没有理由与办法阻止欧洲军团登上北美大陆。与其如此,还不如积极主动一些,赶在欧洲做好战争准备之前,趁欧洲没有能力把部队送到大西洋对岸的有利时机,用一场持续半年到一年的地面战争获取胜利。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仍然有可能趁火打劫,比如以支持为由,出兵参与地面战争,但是只要共和**队在地面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而且共和国当局合理利用外交手段,就能让欧洲军团呆在大西洋对岸。

    如此一来,不支持打地面战争的只有天军。

    必须承认,裴承毅绝对是一个很有魄力的领导人。在四分之三的军人都人为应该打一场地面战争的情况下,作为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以及共和**队的最高统帅。裴承毅竟然无动于衷,硬是没有批准相关的战争计划。

    打不成地面战争,就只能在战略打击上下狠功夫。

    显然,这也是裴承毅让华剑锋留下来继续负责海军作战的原因。如果换了别的人,不见得会把元首的战略决策放在心里。

    当然,在战略打击上,海军肯定不会手软。

    2月份之前,海军的主要想法就是赶在天军的战略轰炸机部署到位之前,把美国东部地区与墨西哥湾地区的主要城镇与军事基地变成废墟,然后让天军去收拾残局。为此,海军不但非常积极的夺取了制海权。还在兵力分配上更加注重打击效率更高的主力舰队,没有急着向大西洋增派航空舰队与海上基地。甚至可以说,为了提高海军在战略打击中的地位,海军高层一再延迟了进军古巴的时间。直到2月初,陆战队早已准备就绪,再也不需要向波多黎各增派作战部队之后,华剑锋才不得不批准进军古巴的军事行动,用一场非常漂亮的快速突击控制了古巴,也保住了古巴。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海军高层也不得不考虑调整作战计划了。

    在最高统帅部插手战略打击行动之后,海军必须接受领导,即按照最高统帅部的部署行动。

    2月5日,海军的2支主力舰队群进入墨西哥湾,并且在当天下午炮击了洛杉矶。

    这场持续了大约4个小时的炮击,创造了很多个第一。首先,这是海军首次在大西洋上炮击太平洋沿岸城市。其次,这是海军首次针对没有军事目标的超大城市的炮击行动。最后,这还是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首次打击2000千米外的目标。当然,这次炮击也证实了外界的猜测,即共和国海军耗费巨资开发的900千克级电磁炮的最大射程超过2000千米,在使用次口径弹药、或者增程弹药的情况下,最大射程甚至有可能超过3000千米。当然,要不了多久,这一猜测就会得到证实。

    如果说天军的轰炸还算“文明”的话,那么海军的炮击就可以用“野蛮”来形容。

    虽然为炮弹增添制导系统、或者是弹道修正系统,提高炮弹的精度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成本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但是在大战期间,除了对海弹药之外,共和国海军的所有大口径电磁炮炮弹都是非制导弹药,即精度会随着射程增加而急剧降低。就拿900千克级电磁炮来说,在对付1500千米外的目标时,弹药撒布范围为150米,将射程提高到2000千米,散布范围不是200米,而是250米。如此一来。即便900千克级炮弹的爆炸杀伤范围高达150米,在射程超过1500千米的情况下,也很难对付点状目标。换句话说,如果需要打击点状目标的话,就得进行覆盖式炮击。事实上,在对付城市这类面目标的时候,海军肯定会采用覆盖式炮击战术。

    更要命的是,主力舰的弹药投送能力非常惊人!

    参与炮击行动的8支主力舰队里的64艘主力舰都是“汉”级或者更新的型号,平均每艘主力舰都能携带大约24000吨炮弹。因为早就接到了作战命令,而且海面上早就没有需要使用900千克级炮弹才能摧毁的目标,所以64艘主力舰在进入墨西哥湾的时候,均按照对地打击任务配制弹药,即主要用来对付海上目标的穿甲弹只够一次炮战消耗,即占弹药总量的一成左右,其他的全是用来对付地面目标的各类弹药。也就是说,64艘主力舰各有大约22000吨弹药,总共就有140万吨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