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一十九章 二次革命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一百一十九章  二次革命

    这场被称为“古巴海战”的海上决战。可以说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战斗。

    从海上作战的战术范畴来看,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两个重大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就是大口径电磁炮登上海战舞台,成为海战利器的“马尔代夫海战”。虽然在这场战斗中,受射程等次要因素限制,配备了大口径电磁炮的水面舰艇的表现并没不是完全令人满意,但是实战结果已经证明,以大口径电磁炮为代表的超远程火力打击的时代已经到来,海战将进入一个由火力投送决定胜负,而不是由航空兵决定胜负的时代。接下来的几场海战中,主力舰登上了海战舞台,并且以“五分钟表演”征服了海洋,让称霸海洋一百多年的航母沦为配角。

    短短几年,惊人的技术进步就让主力舰的战斗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不得不承认,战争对科技发展有着无与伦比的推动效果。说得不客气一点,很多在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技术,在战争期间不但可以想,而且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核武器。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交战双方对胜利的疯狂追求,以和平时期正常发展速度为准,即便再过一百年。也不见得能够制造出可以实战使用的原子弹。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家会相信能够制造出可以摧毁一座城市、甚至毁灭整个人类的炸弹。与原子弹相似的还有其他很多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技术,比如抗生素、比如电子技术、比如计算机等等,这些都与战争有关,而且最初都是为战争服务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力**也与战争有关。

    第三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由电力**引发的人类社会生产结构大调整的直接结果,是老牌帝国与新兴大国为了争夺人类文明主导权所产生的直接对抗。

    这种影响,深入到战争的各个层面。

    垂直起降运输机的出现、以及在战场上得到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战争的面貌与战术,让地面部队不再依靠公路、铁路等基本交通线,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可以更加灵活自由的行动,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地面战术。

    当然,这种影响也体现在了海军身上。

    这就是以电磁炮为代表的能量武器。

    如果没有电磁炮,海战战术很有可能倒退一百多年。

    重要的是,技术进步不会因为某种战术得到验证而停下来。当某种具有**性的技术取得突破之后,战术必然发生重大变化。这就如同内燃机的出现,让人类首次获得了飞上天空的能力,从而让航空兵成为战场主宰,航空战术决定了一切一样。第二个重大转折点就来自一次技术**。

    量子通信技术!

    作为一种基础技术,量子理论与相对论几乎同时出现,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矛盾,即在量子理论主导的微观世界中,光速并非信息传递的最快速度。自从量子理论得到证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就没有停止过相关的研究,几乎所有量子理论学者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像原子弹那样。将量子论从理论变成现实。比如在20世纪,世界各国就花了很大的力气,希望能够将量子理论变成现实,研制出所谓的量子计算机,从而突破电子计算机的限制,获得更加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量子理论并不高深,要变成现实却非常困难。

    与相对论比较就能发现,量子理论只能用在微观层面上,而人类控制微观层面的能力显然不如控制宏观层面的能力。

    这也正是原子弹比量子计算机更加容易制造的原因。

    当然,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足够巨大的、大到能够由量变引起质变的投入。

    要知道,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话,原子弹也不可能在1945年爆炸,并且以此而改变人类历史。

    能达到引起质变的投入,只能打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

    当然,在战争爆发之前,共和国与美国就在量子领域投入了巨额科研经费。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早在21世纪20年代初,也就是电力**初期,共和国就在国家物理实验中心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实验室,并且以国家科研的方式,为量力理论的使用化提供巨额科研经费。到2049年的20多年间。用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经费高达数千以元,只是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

    归根结底,还是投入不够。

    这一情况,在2049年得到了改变。

    在战争威胁面前,科研经费不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当时共和**队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强制电磁干扰系统在全球扩散,使得众多精确制导武器变成摆设,如果不能找到不受电磁干扰的通信手段,并且使之实用化,共和**队就得回到机械化时代,依靠机械力与人力来大赢第三次世界大战。毫无疑问,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或者说会因此而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新的通信理论是现成的,即量子理论,只是实用化的难度非常大。

    从2049年开始,随着共和国启动战争准备工作,用在量子理论研究上的科研经费增加了几十倍。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共和国当局采纳了物理实验中心的建议,把量子理论应用研究的重点由量子计算机转到量子通信。

    这么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量子通信更加简单。

    从理论上讲,可以把微观粒子的状态分成高能态与低能态,而这两种状态就相当于电子计算机里的开关电路,也就是二进制中的1和0。如此一来,只需要通过控制微观粒子的能量状态,结合量子理论,就能将信息瞬间传递到另外一个或者几个同态量子上,达到无间隔传递信息的目的。因为不依靠电磁场传递信息。所以这种通信手段不会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微观粒子的状态是无法模仿的,所以量子通信系统在理论上能够做到绝对保密。

    总而言之,量子通信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途。

    当然,这也符合共和**队的胃口,毕竟军队最需要的不是更快的计算机,而是安全有效的通信手段。

    问题是,获得2个以上的同态量子是最大的技术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共和国的数千名顶级科学家用了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直到2060年,也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第四个年头里,才通过加速器,首次获得了一对同态量子,并且将其成功分离,由此证明了量子通信理论的正确性。

    万事开头难,开起头,也就不难了。

    因为在大战期间,所以量子通信技术上首先就应用在了军事上。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遥控战斗机”。

    因为量子通信不受速度限制,能够即时传递信息,所以遥控战斗机的反应速度不比有人驾驶慢。量子通信在理论上不受干扰,因此不会出现通信受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量子通信系统的信息传递速度是电磁通信的几百倍。理论上甚至能够达到无限,所以遥控战斗机不会出现通信带宽的问题。

    当然,光有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无法带来先进的武器装备。

    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战斗机,除了采用量子通信设备来传递遥控信息之外,还集成了几乎所有用得上的先进技术。比如,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具备空天作战能力的战斗机。说得准确一点,就是在不牺牲大气层内作战能力的前提条件下,具备完善的轨道作战能力,能够像轨道飞行器那样执行作战任务。又比如,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采用动力升力技术的战斗机。即没有气动升力结构,也就没有机翼、没有能够产生升力的机体,也就不需要为了提高升力而采用特殊设计,而是完全根据作战目的,即所执行的作战任务来设计机体,使其作战效能最大化。

    在众多技术中,最突出的,还是被称为“意识遥控”的控制技术。

    所谓的“遥控”,绝对不是那种拿着遥控器来控制在几千千米、甚至上万千米外作战的意思。要知道,如果采用传统的控制方式,即靠四肢来控制,通信技术早就不是问题,真正的瓶颈在人类的神经系统上,即人的反应速度跟不上作战要求。正是如此,在j-22等众多所谓的高机动战斗机上,需要采用生命辅助系统,用药物、电流等等方式来刺激飞行员的反应神经,使飞行员的反应速度提高好几倍,甚至好几十倍。如果没有这些技术,有人驾驶的战斗机早就被无人驾驶的战斗机取代了。

    可惜的是,有机体的反应速度毕竟有限。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掘遥控战斗机的潜力,就得改变这一局面,使控制武器装备的人类不再是武器装备性能的制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