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五十二章 出其不意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五十二章  出其不意

    虽然契力亚科夫一直认为投靠美国是最不靠谱的事情。但是共和国正式向俄罗斯宣战之后,契力亚科夫首先想到的还是美国。

    清晨6点30分(相当于共和国时间11点30分),莫斯科的天空还未放亮,契力亚科夫就在处理完紧急事务之后,跟美国总统杜奇威通了热线电话。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卫星系统已经被彻底摧毁,民用卫星系统也全面瘫痪,但是美俄首脑热线总共有五条通信渠道,即两条军事卫星通信线路、两条民用卫星通信线路与一条垮大西洋海底电缆通信线路,其中海底电缆通信线路的保密度最高,也最不容易遭到破坏,自然是最主要的通信线路,所以通信卫星瘫痪后,契力亚科夫仍然可以联系上杜奇威,而且不用依靠美国的通信卫星。

    两位总统只谈了两件事情,即美国要不要参战,以及在什么时候参战。

    可想而知,两国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商谈并没得出结论。

    前面提到过,虽然美俄秘密同盟条约看似平等,实际上却对俄罗斯有利,因为美国遭到入侵的可能性肯定要比俄罗斯小得多,特别是在以共和国为共同假想敌的时候。俄罗斯肯定首当其冲,但是从后来披露的相关资料来看,秘密同盟条约并未对“遭到入侵”的含义做明确。

    如此一来,什么情况下才叫“遭到入侵”是个存在争议的问题。

    拿2057年12月29日的局面来讲:契力亚科夫认为俄罗斯已经遭到入侵,因为俄罗斯本土遭到轰炸,多处战略设施被毁,还掌握了共和国“入侵”俄罗斯的证据,即落在俄罗斯境内没有爆炸的巡航导弹、以及坠毁在俄罗斯境内的作战飞机;杜奇威却认为俄罗斯只是遭到军事打击,没有遭到入侵,因为共和**队(army,又指陆军)未进入俄罗斯,也没有占领俄罗斯的城镇、要塞、交通枢纽中心等标志性地点,更没有与俄军正面交战,也就没有入侵俄罗斯。

    杜奇威的答复,让契力亚科夫怒不可遏。

    问题是,杜奇威也别无选择。

    虽然美俄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而且该条约没有违反美国法律,即获得了国会主要职能委员会与主要议员支持,但是“秘密同盟条约”与“正式同盟条约”的最大区别就是兑现时的条件,即要兑现条约,必须再次获得国会认可。这种制度,最初是为了保密,毕竟把秘密同盟条约拿到国会去讨论,肯定会变得毫无秘密可言。也正是如此,大多数秘密同盟条约在关键问题上都是模棱两可,比如在具体词义上做手脚。这么做,也是为了留下退路。避免受制于人。总而言之,杜奇威要想给契力亚科夫一个肯定答复,首先就要争取获得国会的支持,或者说只有得到国会支持之后,杜奇威才能给出答复。

    在热线电话中,杜奇威也明确表示,将尽快给出明确答复。

    事实上,在他与契力亚科夫通热线电话的时候,国会参众两院院长,党派领袖、主要职能委员会主席、以及一些很有资历与威望的议员已经接到白宫秘书的电话,正在陆续赶过来。

    也就在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袭击了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军事基地。

    从椭圆形书房到会议室,短短几十步路,杜奇威走了好几分钟。

    作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在当上将军之后进军政坛,并且主进白宫的总统,杜奇威的军事才能超过了任何一位美军将领。虽然情报非常有限、局势仍然不太明朗,但是共和**队在天亮之后(美国这边还是28日深夜)展开的一系列打击行动,已经大大超出了杜奇威的预料,甚至与他的设想完全不搭边。

    可以说,天亮前的战斗。既让杜奇威感到震惊,又让他松了口气。

    让他震惊的,是共和国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中那些极为先进、而且远远超过美国的武器系统,特别是针对俄军空射巡航导弹的“区域性激光拦截系统”、以及针对俄罗斯战略核潜艇的打击系统,即雷霆万钧、又异常精准、更让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望尘莫及。万幸的是,共和国的战略防御与战略打击行动基本上在杜奇威的预测之中,特别是在天亮前,针对俄罗斯核武器库与核原料库的轰炸行动,即便手段有点惊世骇俗,但是打击时机与打击结果都与杜奇威预料的相差不大。因为俄罗斯基本上丧失了核反击能力,就算还有一些战术核武器,也很难突破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所以共和国没理由对俄罗斯进行核打击,也就不会使战争升级。

    天亮后的战斗,就让杜奇威看不懂了。

    对俄罗斯进行全面战略打击,而且首先打击防空系统并没有错,即便让杜奇威来策划指挥,他也会这么安排。原因很简单,在《伦敦条约》前两个阶段的削减工作结束后,各国的战略力量都大幅度削弱,战略轰炸机机群规模缩水接近一半,战略航空兵很难承担起全部打击任务,必须尽快投入战术航空兵,而要让战术航空兵执行战略打击任务,首先就得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特别是拦截范围在500千米以上的战区防空系统。虽然战术战斗机也配备了一些射程超过500千米的远程弹药,有的战术巡航导弹的射程甚至超过1000千米,但是这些弹药要么威力有限、要么价格昂贵,而且储备数量非常有限。所以在战争初期,如果用战略航空兵执行常规打击任务,其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超远的打击距离,集中力量撕开敌人的防空网,为战术航空兵打开进出通道。

    问题就是,共和国战略打击的方向不是西伯利亚、而是远东地区。

    年初的时候,随着大战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杜奇威就组织参联会的高级将领,对大战初期的局势做了一次粗略分析,重点讨论了大陆战场。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美国的计算机技术不比共和国差,甚至还要先进一些,完全可以用计算机对战争局势与战局发展做模拟分析。客观的讲,计算机模拟分析的结果非常准确,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再先进的计算机都模拟不了军人的实战经验。

    这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只要中俄开展,共和国陆军就将猛攻西伯利亚。

    原因再简单不过了,西伯利亚地区、特别是从秋明到新西伯利亚长达1000多千米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地区,因为只有一条铁路干线,加上伊姆格特沼泽的影响,该地区的防御非常脆弱,只要共和**队能够攻占其中任何一处交通枢纽中心。就能切断从欧洲地区通往远东地区的交通线。因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没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也没有足够多的人口,所以与欧洲地区中断联系之后,很快就会落入共和国手中。按照陆军参谋长布吕歇尔的说法,只要共和国愿意,完全可以在占领秋明或者新西伯利亚之后,出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预备役与民兵部队去攻占远东地区。

    虽然杜奇威没有这么“悲观”,但是他也认为,裴承毅会把重点放在中亚战场上。

    说得客观一点,只有迅速打垮俄罗斯,共和国才有能力前出太平洋。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如果考虑到美国与俄罗斯的秘密同盟关系,更应该赶在美国完成战争动员之前,集中优势兵力打垮俄罗斯,消除背后威胁,再转向东进与南下。按照杜奇威的估计,只要共和**队能够先发制人、迅速控制中亚地区,再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出兵西伯利亚、切断俄罗斯欧亚板块的大动脉,大陆战争很有可能在1年之内结束,最多也就18个月。果真如此,美国很有可能来不及拯救俄罗斯。

    更重要的是,杜奇威始终认为,实际情况肯定比他预测的还要糟糕。

    在他看来,不管怎么样,裴承毅肯定会把美国参战计算进去,按照对共和国最为不利的情况制订战争计划。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中俄开战之后美国就参战的话,以美国的社会体制,能够在半年之内完成基本战争动员,在1年到1年半之内完成全面动员。因为在完成基本战争动员之后,美国的军事生产能力就将爆发出来,能够源源不断的为盟国提供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成为西约集团的头号军火供应国,而俄罗斯将成为最大受益国,从而获得坚持战斗下去的物质基础,所以在裴承毅看来,必须争取在半年之内击败俄罗斯,绝对不能让美国的战争潜力来改变大陆战争的结果。

    果真如此的话,共和**队更得集中兵力攻打西伯利亚。

    问题是,共和国的战略打击把重点放在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在共和国海军打击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海军基地之前,杜奇威还认为这只是共和**队在声东击西。

    这也很好理解,西西伯利亚南部走廊如此重要,俄罗斯当局不可能不知道,也就不会轻视。早在2056年初,俄军就开始有条不紊的加强从秋明到新西伯利亚的防线强度,并且将叶卡捷琳娜堡与克麦罗沃提升为战略级别的军事要塞,以两地为支撑,扩大秋明与新西伯利亚的防御纵深。在这条防线中央。鄂木斯克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里也是俄军屯兵最多的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