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二十二章 我行我素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二十二章  我行我素

    与夸张的舆论宣传相比。外交工作显得平淡无奇,至少元首参与的外交活动远没有外界想像的那么波澜壮阔。

    按照早已订下的行程安排,裴承毅到达巴黎之后,首先与法国总统、以及德意两国的总理特使进行了非正式会晤,并且参加了由法国总统在爱丽舍宫为他举行的国宴,随后就赶往布鲁塞尔,对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

    在布鲁塞尔的3天中,裴承毅参加了3次重大活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不是在欧盟理事会上做的演讲,而是到欧洲集体安全组织大会上回答各个成员国的问题,着重阐述中欧友好关系对欧洲安全产生的积极影响。

    要知道,这不是演讲,而是现场回答各成员国代表提出的问题。

    虽然所有问题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就连提问顺序都是准备好的,但是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有的时候甚至是故意刁难,仍然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更需要精明的头脑与丰富的经验。万幸的是,裴承毅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国家领导人,还是经得起考验的斗士。在持续近3个小时的问答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欧安组”各成员国代表提出的问题,而是裴承毅展现出来的大国领袖的风范。用法新社的评论来说,在裴承毅指点江山的气魄面前,欧洲各国的质疑声既显得渺小、又显得短视。

    可以说,这次“答辩会”将裴承毅的欧洲之行推向了**。

    离开布鲁塞尔之前,裴承毅以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与专程前来的法国总统、德国总理、意大利总理、荷兰首相、丹麦首相、西班牙首相等等欧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进行了第一次集体会商。也就在这个时候,裴承毅第一次提出将“中欧安全合作关系”扩大升级,除了在非传统领域进行合作之外,还将在传统领域,也就是军事安全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为此,裴承毅还提前做出承诺,只要能够达成协议,共和国当局就将积极推动双方军事交流正常化。说直接一点,就是在建立起军事交流与合作基础之后,共和国将向欧洲出售先进军事技术。

    毋庸置疑,这绝对是特大新闻。

    要知道,欧盟在集体安全问题上反复无常,就是因为法德意等积极倡导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国家无法切实保证欧洲的防务安全,而做不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就是法德意等国没有掌握先进军事技术。前面提到过,法德意在与共和国的安全合作上做文章,就是希望借此机会让美国提供先进军事技术,而美国为了稳住欧洲盟国,也不得不在技术管制上做出全面让步,向潜在的竞争对手提供先进军事技术。随着共和国答应提供先进军事技术,美国的承诺与让步就显得无足轻重了。这一提议,不但让法德意等国怦然心动,还让那些之前在安全合作问题上有所保留的欧安组成员国开始动摇。比如西班牙首相就在会议上提到。如果能够从共和国获得先进军事技术,能够以此改善欧洲的安全环境,与共和国扩大安全合作范围也未尝不可。要知道,西班牙是典型的亲美国家,一直认为应该通过与美国的全面合作来加强欧洲的安全基础。

    这个时候,最坐不住的就是美国了。

    如果说,共和国借俄罗斯问题拉拢欧盟,美国还能忍受,那么共和国与欧盟真向缔结同盟条约努力,美国绝对无法忍受。

    裴承毅在集体会晤上表态的当天下午,也就是短短数个小时之后,白宫新闻发言人就公开表示,北大西洋地区不存在安全问题,那些试图改变该地区局势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安全问题,美国有责任、也有义务采取行动,维护北大西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消除对美国与盟国构成威胁的安全隐患。

    按照往常惯例,白宫表态之后,总统特使就该启程前往欧洲了。

    只不过,美国当局并没按惯例行动。当天晚上离开新大陆的不是代表美国总统杜奇威的特使,而是代表美**事力量的航母战斗群。在得到总统批准之后。当天晚上,驻扎在诺福克海军基地的“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就起锚离港,前往大西洋对岸的扑茨茅斯,加强美国在欧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当然,这不是军事威胁。按照五角大楼公布的消息,“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应英国皇家海军邀请,前去参加“冰山2057”北大西洋联合军事演习,并且在演习前后顺道访问英国等欧洲盟国。

    当然,这不是军事威胁才怪。

    用柏林观察家网络通信社的评论来说:因为一支航母战斗群的威胁非常有限,不足以对欧洲地区的军事安全产生影响,所以美国此举的真正意图是在告诉欧洲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就在大西洋对岸,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能在3天之内到达欧洲,将任何针对美国的潜在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

    不管这一评论是否过于偏激,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在美国表明强硬立场之后,欧盟与欧安组都将与共和国扩大安全合作领域的事情搁置了起来,没再进行深入讨论。

    事实上,这也在共和国当局的预料之中,不然不会裴承毅不会在离开布鲁塞尔的头一天与欧洲国家领导人讨论这个话题。换个角度看,这甚至可以看成是共和国当局在试探美国的底气,即便美国不做出积极回应、不采取果断行动,共和国当局也很难立即在安全合作问题上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因为能否与欧盟扩大安全合作范围,也就是能不能向欧洲国家出售先进军事技术,元首说了不算,得由全体代表大会表决。

    正是如此,半岛电视台这样的“中立媒体”当时就认为,裴承毅此举不是为了挖美国的墙角,而是为了表达一种态度。即共和国非常重视与欧洲的合作关系,并且希望加强与保持这种合作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更能明白裴承毅访问欧洲的重大意义。

    当然,离开布鲁塞尔之后,也就是再次前往巴黎的时候,裴承毅的欧洲之行才算正式开始。

    9月18日,裴承毅在巴黎的国泰酒店与法国总统进行正式会晤。

    因为是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正式会晤,而且由裴承毅“做东”,所以安排为闭门会晤,没有向记者开放。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巴黎不是共和国新都,保守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会晤之后,共和国与法国当局都没有发表官方公告,参与会晤的双方官员也守口如瓶,甚至没有向两国的官方新闻媒体透露任何消息,只是以会商事宜还未确定为由,让心急如焚的记者等待确切消息。

    当然,共和国与法国当局不可能什么也不提,毕竟元首国事访问不是闹着玩的。

    正是如此,在裴承毅访问巴黎期间,两国的官方新闻媒体重点报道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比如随同裴承毅到达巴黎的共和国商贸代表团与法国企业签署了总价值数千亿元的数十份商业合同。其中包括上海航空设备制造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即上飞将以技术投资的方式,与空中客车公司在法国尼斯建造欧洲最大、全球第三的大型民航客机总装工厂,并且利用空客公司的欧洲营销网络进行销售。虽然看上去,这份协议等于向共和国的航空企业开放市场,让上飞获得了欧洲的准入证,但是作为合作方,早已江河日下、依靠欧洲各国政府财政补贴幸存下来的空中客车公司能够获得制造大型民航客机的关键技术,从而获得起死回生的希望。因为开放市场是相对的,即共和国的航空市场也将向空客开放,所以空客还能以价格优势进入共和国。从而在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为全面复兴打下基础。

    必须承认,这些商业合同很有震撼性。

    就拿上飞与空客达成的协议来说,对于一贯以保护国内市场与国内制造业为己任的欧洲各国政府来说,能够在航空制造业领域做出如此重大的让步,不但承受了巨大的风险,还顶住了巨大的压力。用伦敦金融时报的评论来说,空客与上飞签署的市场换技术协议是欧陆经济进入半殖民地时代的标志,也是“欧陆制造”在强大的外力下丧失独立性的标志,更是欧陆沉沦的标志。在这篇社论中,金融时报还大胆预测,如果欧陆各国不能及时纠正错误的经济政策,抵抗经济入侵,切实保护本土企业,不出十年,欧陆就将成为全球代工厂,沦落为二流、甚至三流势力。对此,撰写该评论的英国经济学家联合会公开呼吁,英国当局必须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保护本土企业为己任。

    问题是,与当时备受关注的安全问题相比,这些经济上的话题根本没有吸引力。

    9月21日,裴承毅结束了为期3天的巴黎之行,搭乘大陆轨道交通运输公司的“欧洲之星”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前往柏林,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