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十四章 拨云见日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十四章  拨云见日

    因为袁晨皓坚持己见。所以7月30日夜间的会议仍然没有得出结论。

    接下来的几天内,裴承毅陆续会见了各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军队代表、全体代表大会各职能委员会主要成员、各行业代表。这些都是新元首上任之后必须要做,而且必须尽快做的事情。因为共和国当局并没有更加明确的战争举措,甚至没有发布任何与战争有关的消息,所以关于共和国即将发动战争的传言不攻自破,自行消散了。直到8月6日,裴承毅才做完了新任国家元首必须要做的事情。

    8月7日清晨,天还没亮,裴承毅就搭乘“陆航一号”离开了元首府。

    垂直起降运输机向西南方向飞行了大约90分钟,天色即将放亮的时候,降落在了一座山间庄园后的起降台上。

    住在这里的不是别人,正是在20年前离任的前国家元首王元庆。

    因为纪佑国在2047年以98岁的高龄去世、赵润东在2049年也去世了,而彭茂邦、庞兴龙、潘云生等一大批前国家领导人均在2055年前去世,所以到裴承毅就任国家元首的时候,王元庆是资格最老的前国家领导人。2052年之前,王元庆住在故居。迁都事宜确定下来之后,全体代表大会特别批准了一笔10亿元的建设费用,在全国各地分地区兴建了5处前国家领导人疗养中心,专门为退休的国家领导人服务。事实上,这么说并不准确。因为国家领导人掌握了大量国家机密,即便在退休之后。也享受同级别待遇,而且属于中央政府在编人员,所以每位国家领导人在退休之后,都有数量不等的保镖,而且重大行程安排至少得提前一周通知安全保卫机构。总而言之,前国家领导人享受高级别待遇,并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

    即便如此,这一政策仍然让很多人无法接受。

    如果不是6月中旬突如其来的一场北方寒冷气流使气温骤降10多度,让王元庆染了风寒,恐怕他至今都住在四川老家,根本不会到位于汉中的疗养中心。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来得非常及时。

    趁王元庆吃早饭的时候,裴承毅大致介绍了一下情况,特别是共和**政高层内部在战争决策上的分歧。

    直到吃完早餐,王元庆都没有开口。

    看得出来,他对裴承毅突然来访并不感冒,对裴承毅提到的事情也不是很上心。

    与纪佑国一样,王元庆在离任之后从未参与国家大事,甚至很少过问国政。根据外界传闻,2038年初,顾卫民准备推行“青山绿水工程”的时候,曾经找过王元庆,希望能够获得王元庆的支持,结果王元庆不但没有给出任何建议,还以接受民间组织委托为名,到国外呆了几个月,直到工程启动之后才返回共和国。由此可见。王元庆并不希望有人来破坏他的平静生活,也不想以前任国家元首的身份参与政务。问题是,谁也不能忽视王元庆在共和**政两界的巨大影响力。很多人都认为,2047年的时候,颜靖宇能够力压叶致胜,根本原因就是得到了王元庆的支持。当时,来自军队的代表把票全都投给了颜靖宇,大部分与王元庆有过密切关系的代表也把票投给了颜靖宇。

    裴承毅在这个时候找上门来,与借助王元庆的影响力不无关系。

    “大体情况就是如此。”如果说王元庆可以选择避世,那么裴承毅就没有选择,他必须在事情恶化之前找到解决办法。“虽然从八年前开始,我们就在为战争做准备,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竭力避免战争。事到如今,一味回避再也无法给我们带来更可靠的安全,即便我们不主动挑起事端,随着全球经济急剧恶化,战争也会在未来一到两年内爆发。中央的意见比较一致,与其坐等时机,还不如主动创造机会。问题是,到目前为止。在主攻方向的选择上,中央的意见都未得到统一。”

    听裴承毅说完,王元庆慢条斯理的放下了筷子,让警卫撤走了餐盘。

    裴承毅没再多说下去,以王元庆的地位,该知道的早就知道了,如果把问题说得过于透彻,反而容易造成误解。

    “照你的话,已经准备了八年,难道不能再等两年?”

    听王元庆这么一说,裴承毅立即皱起了眉头。

    “当然,机会不是等来的。”见到裴承毅的神色变化,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这么大的事情,如果中央没有分歧,那才有问题。不管在什么时候,中央决策层总会存在不同的声音,这是好事,这也是我们走向民主制度的必然结果。”

    裴承毅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王元庆的意思。

    “所谓论政不殊心,不能就此认为反对者的立场有问题。”王元庆先给裴承毅打了支预防针,才接着说道,“你说的情况,我也大致有所了解。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这个时候提出战争话题,不是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到位,而是继续拖下去,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问题是。如果我们主动引发战争。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挑起战争,承担起制造战争的责任,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吗?”。

    “王老,你是说……”

    “十六年前,我们为什么要为了两千万库尔德人出兵中东,冒险与美国干上一场?”

    裴承毅的神色微微一变,似乎听出了王元庆的言外之意。

    “再往前推,二十年前,我们在南大西洋上冒险与美英对峙的目的又是什么?一直追溯到四十三年前,我们在并不占据有利条件的情况下,出兵南亚,帮助巴基斯坦挫败了印度的入侵行动,又是为了什么呢?”王元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我没有记错,中东战争爆发前,你就提出过,我们应该在国际上树立一个有别于美国的国际形象,从而推广我们的价值观,只有当我们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我们才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可以说,你是第一个看透这一点的军人。当然,你不是第一个看明白这一点的政治家。在此之前二十六年,也就是第四次印巴战争爆发的时候,纪老就看明白了这一点,而且为此订下了共和国的基本对外政策。当时纪老提出了一个八字方针,那就是‘道义为先、有理有据’。数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一对外原则,即便到现在,这也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

    听王元庆说完,裴承毅长吸了口气。

    “不可否认。经过四十多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在的共和国已经不是本世纪初的共和国。单纯以实力来说,别说击败美国,就算西方世界联手,我们也有八成胜算。问题是,国际斗争从来不完全由实力决定,不然美国也不会从伊拉克、阿富汗与伊朗撤军,我们也不会在中东战争中接受一个没有完全取胜的结果。”王元庆微微一笑,说道,“说到根本上,谁也不能回避道义,至少不能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抛开道义,完全靠实力说话。我不否认,你提到的事情也是事实,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战争都会在两年之内爆发,而且再拖两年,局势很有可能变得对我们不利。只不过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立场与你稍有差别。既然战争不可避免,为什么一定要由我们来打响第一枪呢?”

    “王老,你的意思是……”

    “在某些方面,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也认为,俄罗斯是个很好的突破口。”王元庆长出了口气,说道,“不管历史上我们与俄罗斯有多少恩怨,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只要我们或者俄罗斯不肯放弃称霸的野心,两个大国就很难并存。过去几十年,我们与俄罗斯相安无事,甚至能够一致对敌,不是我们与俄罗斯没有矛盾,而是我们双方都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当然,这些基本问题,我不说你也明白。回到现实问题上,既然我们已经无法与俄罗斯共存。就得有一方倒下,至少沦落为二流国家。毫无疑问,我们都不希望这是共和国。作为一个将国家安全建立在陆权基础之上的国家,我们不能忽视来自北方的威胁,但是也不能把这个威胁看得过于严重。不管怎么说,我们的头号对手在太平洋对岸。对付次要敌人,要比对付主要敌人简单得多,而且可供选择的手段也多得多。”

    王元庆说到这里,裴承毅猛然明白了过来。

    “看样子,你已经想明白了。”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既然你专程跑一趟,我还是要把话说透彻,不然出了问题,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与美国相比,俄罗斯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野心更大,二是缺乏耐力。别看我们与美国闹得你死我活,不分出个高下绝不罢休,可是从根本出发,只要我们双方不肯承受过于沉重的战争负担与损失,就拿对方没有办法。换句话说,这场战争很有可能以一种不完全的方式结束。与美国相比,俄罗斯对战争结果的要求高得多。原因非常简单,我们与俄罗斯之间没有广袤的太平洋,不管战争打成什么样子,只要我们与美国没有分出高下,而俄罗斯由卷入了战争,那么在战后、或者在下一场战争中,俄罗斯都将成为我们的头号目标。对俄罗斯来说,那就意味着亡国,意味着永远沉沦下去。俄罗斯当局肯定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也就会拼命避免这样的结果,从而竭尽全力帮助美国。问题是,俄罗斯的战争潜力摆在那里,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即便不考虑我们与俄罗斯接壤,地面战争将是我们与俄罗斯的主要对抗手段,俄罗斯持续作战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即便乐观估计,俄罗斯也最多坚持三年,也许只能坚持两年。如果我们能够在战争初期把重点放在大陆战场上,也许能在一年到一年半之间击败俄罗斯。综合这两点,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