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速增兵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速增兵

    第82战略师火速增援。没能让裴承毅改变强攻迪亚巴克尔的决定。

    10日中午,裴承毅在吃过午饭后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让袁晨皓在11日天亮前发起攻打迪亚巴克尔的作战行动。不是骚扰性的进攻,而是总攻。

    裴承毅没有在上午下达这条命令,是因为第一战斗单位到当天中午才全部到达比斯米尔,凌云霄也是在当天中午才确定,第一战斗单位能够在11日天亮之前恢复战斗力,并且到达前线。

    因为谁都知道共和国陆军会强攻迪亚巴克尔,所以裴承毅的这道命令产生的影响还不是那么引人瞩目。当天在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中,引人瞩目的只有两件,其中之一就是共和国陆军在马尔丁修建前线机场。

    印度战争期间,共和国陆军就用预制件修建前线机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与几年前相比,现在的“野战机场预制组件”不但在设计上更加合理、能够大大减少组装时间,还大量采用轻质耐磨损材料、大幅度降低了整套系统的质量。

    按照共和国国防部在订购该系统时提出的标准,在铺设一条长1500米、宽45米,能够让大型运输机满载起降的跑道的情况下,系统的总体质量不得超过600吨,并且可以用20架dz-25e垂直起降运输机空运,也就是说,20套子系统的单重最大不能超过35吨。并且得按照dz-25e使用的空运吊舱的尺寸标准设计。

    考虑到性能指标比较高,所以国防部在与研制该系统的企业签署研制合同的时候,没有在价格方面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实事求是的讲,600吨的系统质量绝对是非常高的要求。别的不说,即便用最好的轻质耐磨复合材料制,跑道的总质量都不会低于350吨,而其他子系统的质量在200吨左右。为了降低成本,就只能选用比较便宜的复合材料,从而使系统质量超过设计要求。

    因为这是国防部主导的项目,所以做技术审批的时候留了余地。按照用20架dz-25c进行空运的标准进行计算,系统的最大质量可以提高到700吨。也就是说,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可以适当采用廉价的材料,不用过分重视系统技术标准。事实也确实如此,该系统设计完成的时候,总质量已经达到了675吨,算上随行人员的必备生活设施与生活物资,系统总质量几乎就是700吨。

    从2039年开始,国防部就开始采购这种编号为by-1a的“野战机场预制组件”。按照国防部在当年提出的采购计划,在今后10中,为陆军与空军各采购5套,并且在2049年之后为陆战队采购2套改进型,总共采购12套。根据由帅永康亲自起草的一份调查报告,只需要12套“野战机场预制组件”就能保证共和**队在任何地点,在不需要依托固定军事基地的情况下完成作战任务。

    不管国防部的这份报告是否切合实际,“野战机场预制组件”绝对是个好东西。

    非常可惜的是,到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共和国陆军与空军各只有1套该系统。因为空军能够利用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的空军基地与民用机场,所以没有必要在前线设置野战机场。在此之前,陆军也没有这方面的需要。直到裴承毅确定需要在北方战线的中部地区发起一场新的进攻,陆军才把预制组件送了过来。

    仅仅4个小时,一座野战机场就出现在了马尔丁西郊的旷野中。

    新式野战机场预制组件除了轻巧之外,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组装起来非常方便。设计的时候,工程师就提出了“无工具组装”的设想,即所由子系统都用傻瓜式结构连接,组装的时候只需要对准接口就行了,根本需要使用工具。即便拆卸的时候,也只需要按照组装的过程逐一拆解。总的来说,就是尽量提高系统的便捷性,尽量为前线官兵减轻工作负担,以及部队的培训负担。说的直接一点,任何智力正常的、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人,都能根据说明书完成组装与拆卸工作,而且只需要20名官兵就能在4个小时内完成全部工作,期间只需要担任运输工作的部队把各个子系统送到准确地点。

    当然,要让这套系统发挥作用,还得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安装一套电力供应系统。

    因为电力供应系统的集成质量就在200吨左右。所以国防部没有要求野战机场系统具有供电能力,而是把两套系统分开来搞。准确的说,是充分利用部队已有的移动式电力供应系统,不再单独投资开发。

    正是如此,首先降落到野战机场上的,正是运送供电系统的4架y型运输机。

    随着供电系统开始工作,一批接一批的大型运输机源源不断的赶了过来,送来了大批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利用该地区的机场?

    在土耳其东南地区,确实有很多机场,比如在迪亚巴克尔的机场就拥有一条2500米长的跑道,在巴特曼、锡尔特、马尔丁与凡城也有机场,不过这些机场的跑道长度都在1000米以内,只能供小型直线客机或者旅游观光飞机起降,也能供战术运输机与垂直起降运输机起降。y在满载的情况下,降落滑跑距离为1200米(从离地15米高度算起),起飞滑跑距离为1400米。也就是说,如果用y进行战略空运的话,只有迪亚巴克尔的机场能够满足基本要求。因为共和国空军已经淘汰了所有战术运输机,而陆军的垂直起降运输机又很难执行远距离空运任务,所以空运都是分两步做的,即首先由战略运输机将部队与物资送到伊朗或者伊拉克的机场,再由垂直起降运输机接力。这么做既耽搁时间,又浪费力气,效率非常低。

    在马尔丁搭建了野战机场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y机群可以将部队与物资直接送到前线,不再需要dz-25e转运。因为马尔丁距离后方机场也不过数百千米,所不会对y的空运效率产生太大的影响。由于解放了陆航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群,所以空军能力反而提高了很大一截。比如在y向前线运送作战部队的时候。dz-25e机群就能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与作战装备,或者参与前线部队的进攻作战行动。

    当然,让外界极为震惊的,还有空军战略运输机群的工作效率。

    因为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机群的出动率,加上支持的是全电动运输机,而不是那些需要消耗航空燃料的战斗机与轰炸机,所以在为y服务的时候,野战机场能够达到最大工作效率。

    从10日13点30分开始,y机群就以每30分钟一批的速度到达马尔丁。

    每批y有12架,依次降落之后,12架运输机在装卸货物的时候补充电能,而机场的维护人员开始清理跑道,为运输机起飞做准备、也为迎接下一批运输机做准备。因为返航的时候不需要运载货物,也就少了装货这道程序,所以12架y能在15分钟内完成卸货与充电作业,在充好电后立即起飞。在y依次起飞的时候,第二批运输机已经到达机场上空,并且按照地面引导人员的指示做好了入场准备。随着最后一架空载的y离开跑道,第二批y中的第一架已经对准了跑道,进入下降飞行航道,即将降落在由复合材料制造的跑道上。

    因为使用强度太大,机场的维护人员不得不利用运输机起降的间歇时间,用洒水车向跑道上洒水。以降低跑道的温度。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复合材料的热容性本来就不是很好,加上需要控制质量,就得把跑道做得尽量薄一点。如果不能及时为跑道降温,就会引起形变,让运输机无法安全起降。

    按照每架y每次空运65吨货物计算,每半个小时,运输机群就能送来大约800吨物资。如果运送作战人员的话,则能送来大约1500名官兵。如果运送主战装备,则能送来24辆主战坦克或者步兵战车。因为共和国空军大约有200架y,而y机群在吉吉航空站与马尔丁之间飞行一次只需要6个小时。加上装卸物资所需的1个小时,所以只需要大约170架y,就能确保空运工作不间断的进行。

    别说不间断,就算每天空运12个小时,也能向前线运送大约20000吨物资,或者相当于1个战斗旅的全部官兵与主战装备。如果持续空运24小时,就能将1个战斗旅加1个支援旅的全部官兵与装备送到前线。考虑到y机群在之前的战争中已经执行过多次高强度空运,所以在48小时之内空运1个战斗单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当然,美国的情报机构也不能排除对方让y机群全速运转,并且利用dz-25e机群等力量,在24小时内空运一个战斗单位的可能性。事实上,史塔克在向杜奇威汇报情况的时候就提到了这种可能,并且提醒杜奇威,共和**队以前不是没有这么做过。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裴承毅肯定会用上全部力量。

    毫无疑问,如果第六战斗单位在11日参战,北方战线上的局势肯定会发生重大转变。

    问题是,杜奇威有办法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吗?

    办法是有,只不过,当天发生的第二件大事,让他刚刚想到的办法变成了泡影。

    大马士革时间10日16点30分,经过进行准备后,叙利亚空军集中全部力量,出动大约120架作战飞机,偷袭了正在塞浦路斯岛西北海域活动的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