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一百二十一章 防守反击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一百二十一章  防守反击

    如果说交战双方在叙利亚南方沙漠中的交战方式以运动战为主。那么发生在土耳其奥斯曼尼耶省东北小镇巴赫切的战斗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攻坚战。

    不管王学平是否愿意,在裴承毅做出部署后,他只能收缩防线,死守巴赫切。

    事实证明,这个由38军改编而来的战斗单位,绝对是打硬仗的好手。

    死守巴赫切之前,第八战斗单位在西面的战斗就不那么顺利。与东面的战斗相比,第八战斗单位最大的挑战不是美土联军的地面作战部队,而是部署在位于格克苏河河口的锡利夫凯的美军远程炮兵,以及在梅尔辛湾南部海域活动的美国海军舰队。也就是说,第八战斗单位首先得考虑美军的远程炮火打击。

    显然,这是个非常严重的威胁。

    要知道,在东面战场上,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攻城拔寨,首先就得依靠远程炮火支援。在空中支援无法指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阵地战中,空中力量无法为作战部队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远程炮火支援上。按照共和国陆军的统计,地面战争的第一周,远程炮火支援占到了战场火力支援的90%以上,几乎所有进攻行动都得依靠远程炮火支援。虽然美国陆军没有共和国陆军那么先进的电磁炮系统。也没有那么强大的炮兵,但是在滨海地区作战,美军完全可以把希望寄托在海军身上。早在21世纪处,美国海军就提出了“由海到陆”的战术思想,把对地打击、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当成了海军舰队的头号任务。世界上第一种能够用舰炮支援内陆战斗的战舰,即非常有名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就诞生在美国。

    虽然“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怎么样,但是其设计思想与方式是比较成功的,其糟糕的实战表现,只能怪美国海军的总体战术思想出了问题,对未来海战的预测出了错。伊朗战争中,“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一鸣惊人,以精准的远程炮火打击证明了其实战价值。正是如此,美国海军在10年代末加快了该型驱逐舰的采购速度,从每年一艘提高到每年三艘,并且从第22艘开始,按照第二批次的标准进行建造,即通过在舰体前端增加一段长约15米的舱室(使排水量增加了近1000吨),加强了持续作战能力,也为今后安装电磁炮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半岛战争中,“朱姆沃尔特”级再次参战,并且伴随两栖攻击舰队行动,在登陆元山的战斗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随后的战斗中,却遭到惨痛打击。实事求是的说,“朱姆沃尔特”级在半岛战争中的糟糕表现,主要是美国海军没有按照计划采购在采用同一舰体的cg21型防空巡洋舰,而“朱姆沃尔特”级是以对地打击为主要任务的多用途驱逐舰。防空能力不是很突出,最多只能自保。如此一来,在没有足够防空掩护的情况下,“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很容易成为空中打击的猎杀目标,从而遭受惨痛损失。

    事实上,美国当局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到了日本战争期间,共和国海军的“多用途战舰”在作战行动中的表现极为突出,其对地打击能力举世瞩目。受此影响,美国海军不但加快了“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与“班布里奇”级巡洋舰(即cg21)的改装工作,计划为在役与在建的40多艘驱逐舰与20多艘巡洋舰配备为大型战舰研制的电磁炮,还将替代型战舰的开发项目提前,要求在2030年之前开工建造。

    毫无疑问,美国海军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要知道,“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是在10年代中期服役的,而“班布里奇”级巡洋舰则是在20年代中期才正式服役,到2030年,“朱姆沃尔特”级的服役时间不到15年,“班布里奇”级的服役时间更是不到10年。虽然两型战舰都有性能缺陷,但是经过改进之后肯定能够服役到2050年之后。美国海军将替代“朱姆沃尔特”级与“班布里奇”级的战舰建造工作提前,要么扩充海军规模,要么处理掉大批正值壮年的战舰。事实上。美国海军后来采用了这两个办法,即扩大了舰队规模,又把部分战舰(主要是第一批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以二手装备的方式出售给了友好国家。

    事实上,美国海军的替代战舰没能在2030年之前下水服役。

    不是国会不愿意花钱为海军才够更多的战舰,也不是造船厂没有做好准备,而是几项非常关键的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其中就包括专门为其研制的远程电磁炮系统。

    虽然与陆军的电磁炮系统相比,海军对集成度与系统质量的要求低得多,只要能够塞进一艘排水量在万吨以上的大型战舰就行了,但是海军对电磁炮系统的最大射程,特别是在正常情况下的最大射程有非常高的要求。

    一开始,美国海军就盯上了“螺旋电磁炮”,希望取得突破。

    事实证明,美国海军过于好高骛远。要知道,到2040年,受几向关键技术限制,螺旋电磁炮还不具备实战应用能力。在2030年开发出能够装备大型战舰的螺旋电磁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受此影响,美军新式战舰的设计工作一拖再拖。

    到2030年,别说下水,就连建造工作都没启动。美国海军再也等不下去了,只能采用备用方案,即利用改进的轨道电磁炮来武装新式战舰,并且在战舰上留下改进空间,以便今后安装螺旋电磁炮。

    为了降低成本,美国海军参照ddg1000与cg21的做法,让防空巡洋舰与多用途驱逐舰采用基本相同的舰体。其实在设计的时候,美国海军就明确提出,防空巡洋舰的排水量可以适当增大。但是舰体与多用途驱逐舰的通用率必须得到60%,绝大部分内部机电设备都要做到通用,以降低采购与维护成本。事实上,早在2030年之前,在竞标中取胜的通用电气公司船舶分公司就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式,完成了舰体的基本设计工作,只有与舰炮有关的模块没有落实。

    正是如此,在2031年,通用电器公司船舶分公司就拿出了详细设计方案。

    次年初,美国海军将这种承担着太多希望的驱逐舰命名为“詹姆斯.劳伦斯”级(此人是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即美英战争中的美国海军上校,指挥“切萨皮克”号作战,因作战勇猛而著称,并且在绝境中喊出了“不要弃船”的口号,最终因伤逝世,死后被多次追认为英雄,并且先后在哈里法克斯、波士顿与纽约被安葬)。希望以此唤起美国海军官兵的荣誉感与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同时,美国海军还与造船厂签订了购买3艘战舰的合同。为了保住仅有的两家大型造船厂,美国海军按照约定,将第三艘“劳伦斯”级,即“佩里”号的建造工作交给了诺思罗普公司。

    2037年,“劳伦斯”号、“米切尔”号与“佩里”号相继服役。

    因为“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第一批次21艘无法配备电磁炮(不是不能改装,而是需要加长舰体。费用过于高昂),所以美国海军以每年3艘的速度建造“劳伦斯”级,计划在2043年取代所有第一批次的“朱姆沃尔特”级。到2041年初,除了刚刚服役还不具备战斗力的2艘之外,美国海军总共有12艘“劳伦斯”级驱逐舰,其中9艘在大西洋舰队,3艘在太平洋舰队。

    在大西洋舰队服役的9艘全都跟随航母,在东地中海活动。

    与“朱姆沃尔特”级相比,“劳伦斯”级的最大改进之处就是火力。或者说,设计的时候,该级驱逐舰就把火力要求放到了首位。如此一来。“劳伦斯”级成为了美国海军中第一种装备可控聚变反应堆的大型水面战舰。虽然可控聚变反应堆是为电磁炮准备的,但是在正式建造前,能量拦截系统已经取得成功,所以“劳伦斯”级也成为了美国海军第一种在设计的时候就采用了能量拦截系统的大型水面战舰。依靠输出功率达到120兆瓦的动力系统与双体冲浪船型,“劳伦斯”级的最大速度突破了45节,因此成为了美国海军第一种“高速大型战舰”。事实上,“劳伦斯”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的最大航速是70节,不然不会采用双体冲浪船型。让速度降到45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动力系统的功率不够高,二是作为高速战舰必须的辅助升力系统还不够成熟。按照美国海军在2040年提出的计划,从第二批次或者第三批次开始,“劳伦斯”级将采用输出功率更大的反应堆与推进效率更高的推进系统,增添辅助升力系统,使其最大航速达到70节。

    美国海军的这一改进计划,实际上与“劳伦斯”级的“姊妹舰”,即“新奥尔良”级防空巡洋舰的设计建造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新奥尔良”级采用了与“劳伦斯”级大致相同的舰体,但是作为巡洋舰,“新奥尔良”级不但需要具备与“劳伦斯”级相当的火力支援能力(至少配备2门电磁炮,如果可能的话,最好配备3门电磁炮),还要具备强大的舰队防空能力(至少需要192具导弹垂直发射管,而“劳伦斯”级只需要96具),以及舰队指挥能力(需要额外为30多名舰队指挥人员提供舱室,以及为增设舰队指挥系统提供空间),所以“新奥尔良”级的排水量比“劳伦斯”级增大了30%左右。更重要的是,在需要增强防空能力的情况下,美国海军希望能够用上具有区域防空能力的能量武器,所以“新奥尔良”级的反应堆输出功率至少需要达到240兆瓦,最好能够超过320兆瓦。也就是说,在无法提高反应堆功率密度的情况下,只能增加反应堆的数量。问题是,舰体内部空间本来就有限,增加反应堆数量,就得减少其他设备与系统占用的空间。设计的时候,通用电气公司船舶分公司的工程师就想了办法,比如用8个人一间的水兵舱代替4个人一间的水兵舱。将水兵床铺的长度由2.2米缩短到2米,减少一个士官餐厅,将娱乐舱的空间减少一半等等。问题是,这么搞的话,“新奥尔良”级的舰体与“劳伦斯”级的舰体就只有不到40%的通用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