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三章 利益集团的阴影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三章  利益集团的阴影

    拿起文件前,裴承毅犹豫了一下。

    见到裴承毅的举动。李存勋笑了笑,留下了选择空间。

    事实上,裴承毅只犹豫了一下,等他注意到李存勋的神态时,已经拿起了文件,并且翻到了扉页。

    “你对这几年的国际局势有多少了解?”

    听到李存勋的话,裴承毅抬起了头来。

    “不用急,我们有的是时间。”

    “不去北京?”

    “谁说过我们要去北京了?”

    裴承毅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事情有可能比他想像的还要严重。

    “看样子,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物理实验中心。既然你对这几年发生的事情不太了解,我们不妨先聊一聊。”李存勋看了眼手表,说道,“放心吧,在飞机降落之前,该你知道的事情你都会知道。”

    听李存勋这么一说,裴承毅干脆合上了文件。

    “从哪儿说起呢?”李存勋叉起双手,说道,“既然时间很充足,我们不妨从你上次离开总参谋部之后发生的事情说起,也就是2038年的叙以战争。”

    “叙以战争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确实没有多少秘密可言。但是肯定有你不知道的内幕。”

    既然李存勋都这么说了,裴承毅也只能洗耳恭听。

    在2038年4月份爆发的叙以战争确实没有多少秘密可言,不但共和国的领导人早就预料到了这场战争,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伊朗精神领袖、叙利亚总统与以色列总理都预料到了这场战争,甚至连周边国家的领导人都猜了个**不离十。用新闻界的话来说,叙以战争是一场没有悬念、没有秘密、也没有新意的战争。

    事实上,早在2037年,与战争有关的所有必要条件都成熟了。

    2037年初,叙利亚总统就在伦敦峰会上一再表示,如果不能收复戈兰高地,叙利亚的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任何保障,也就不可能签署任何与核武器有关的国际条约。以色列总理的态度同样强硬,在签署条约的前一天晚上还公开表示,只要仍然有大国要求以色列将戈兰高地归还给叙利亚,犹太民族的生存得不到保证,以色列不可能放弃核武器。虽然在共和国与美国的共同努力下,叙利亚总统与以色列总理在《伦敦条约》上签了字,并且承诺在2037年底使该条约在本国正式生效,但是国际上早就认为,就算以色列与叙利亚签署了《伦敦条约》,就算两国均承诺放弃与不拥有核武器,只要戈兰高地的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销毁核武器只能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根据某些国际局势分析家的说法,《伦敦条约》在以色列与叙利亚生效之后,等于两国承认在冲突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也就是放弃了核武器的使用权。如此一来,只要双方的目的都有限。比如以色列只想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而叙利亚只想收复被以色列军队占领的戈兰高地,那么叙利亚就不会畏惧以色列手里的核武器,因为以色列不可能因为叙利亚夺走了本来就属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而用原子弹炸平大马士革,以色列也不用担心叙利亚的潜在核威胁,不管怎么说叙利亚不可能让自己从正义的一方变成理亏的一方。也就是说,一场注定只是局部冲突的战争将不可避免。

    局势的发展与外界的预料几乎一模一样。

    2037年,叙以两国的关系不但不紧张,反而越走越近。当年,除了没能实现双方领导人互访之外,包括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外长互访、部长会晤等等外交交往都过了一遍,似乎两个敌对了近一个世纪的两个国家冰释前嫌,成了友好邻邦。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2037年12月21日,叙利亚国民议会率先以5票的优势通过了《伦敦条约》,也就是正式承诺履行条约义务。2天之后,以色列议会也在激烈争论了快1个月之后,以微弱多数支持通过了《伦敦条约》。

    当时就有人惊呼,叙以战争即将打响。

    事实是,战争并没在2037年爆发。原因很简单,叙利亚与以色列多欠缺一个极为关键的基本条件。

    就在西方人忙着过圣诞节的时候。叙利亚总统紧急访问北京。

    虽然在共和国新闻媒体的宣传中,叙利亚总统是应王元庆在伦敦峰会上发出的邀请访问共和国,但是明眼人多知道,王元庆已经离任了,就算叙利亚总统想增进私人感情,也应该在7月份之前访问共和国。

    叙利亚总统在这个时候访问共和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加入集约集团努力。

    事实上,叙利亚总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即在引进可控聚变核电站、以及相关技术上与共和国达成协议,就能成为共和国的准盟国。按照最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签署了《伦敦条约》的国家能从共和国、美国、法国与俄罗斯引进可控聚变核电站、以及相关技术。虽然法国与俄罗斯的相关产品与技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加上共和国与美国明争暗斗,所以这是一个“买方市场”,很多缔约国都利用这个问题与共和国、或者与美国讨价还价,努力获得最优惠的待遇,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叙利亚却没有选择空间。说简单一点,除非叙利亚当局能够忍受俄罗斯的落后技术,不然就只能选择共和国。如果把引进技术与缔结盟约联系在一起,叙利亚就更没有转圜余地了。

    叙利亚总统在北京活动的时候,以色列总理也急匆匆的飞到了华盛顿。

    其实以色列的处境与叙利亚截然不同,因为掌握了可控聚变核电站的核心技术,又是得到认同的有核国家,所以以色列不需要像其他缔约过那样,一定要从“四巨头”那里引进技术。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以色列国小力微,主导《伦敦条约》的就不是四巨头,而是五巨头了。

    也就是说,以色列总理去华盛顿的目的不是要技术。而是要支持。

    事实上,叙利亚总统去北京的主要目的也是要支持。

    一夜之间,中东局势就紧张了起来,叙以两国的关系由沸点降到了冰点。

    当然,只要说到中东问题,谁也不能忽视伊朗。

    2038年1月初,叙利亚总统在北京与共和国签署了用6200亿元购买4座5000兆瓦级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建造合同之后,没有返回大马士革,而是去了德黑兰。

    当时,就有人认为,叙利亚总统买的不是核电站,而是军火,因为4座5000兆瓦级核电站的国际市场价格最多3000亿元,不到6200亿元的一半。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国家间交易,就算叙利亚总统想借购买核电站之名购买军火,共和国当局也不会同意,毕竟这是两笔完全不相干的买卖。实际情况是,共和国出售的不仅仅是4座足以满足3500万叙利亚人在未来30年之内生活与生产所需全部电能的核电站,还包括在设计使用寿命,也就是50年内的全部核燃料与零备件供应。也就是说,除了支付必要的人工费用之外,未来30年内叙利亚当局不需要为购买电力支付一分钱。在未来50年内也不用过分担心电力供应。更重要的是,6200亿元不是一次性支付的,除了建设核电站用的3000亿元将在建设工期内,也就是未来5年之内陆续支付到位之外,另外3200亿元将根据每年的发电量,以及电站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量分25年支付,平均每年支付的费用不到130亿元。毫无疑问,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就算把3000亿建设费用算进去,30年内,3500万叙利亚人每年只需要支付大约600元,按照叙利亚2035年的人均耗电量计算。电能单价不到1分钱,购买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当然,这不是叙利亚的进步,而是整个世界的进步。事实上,《伦敦条约》给全球民众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推广普及可控聚变核电站,把电力价格降到令人无法想像的地步。正是如此,才能让足够多的国家成为《伦敦条约》的缔约国,从而确保从根本上消灭核武器。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叙利亚做了亏本买卖。当年,共和国总共与21个国家签署了类似的协议,出售的大部分可控聚变核电站都比卖给叙利亚的便宜,比如卖给阿根廷的6座5000兆瓦级核电站的总价只有3600亿元,加上30年的维护费用,也不会超过6600亿元。

    吃了亏,肯定得有所补偿。

    叙利亚总统要的就是一份30年的长期合同。

    明眼人都知道,叙利亚总统平白无故的送了1800亿给共和国,绝对不是感激共和国这些年来的大力支持,而是想借此机会拉拢共和国的利益集团。要知道,在王元庆的改革政策下,电站建造与维护行业早就民营了。在共和国,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设备生产、电力设备维护、电力资源开采等,即带有“电力”字样的企业超过了50万家,大的有三坚集团与叶宏集团,小的有只有几个人的贸易公司。也就是说,“电力利益集团”是共和国最庞大的利益集团。因为电力设备不仅仅用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其军事用途更广泛,所以几乎所有有点名头的电力设备企业都与军队有瓜葛,有的干脆就是军火商,或者是军火企业的控股人。更重要的是,在新的民主制度下,电力利益集团在共和国政界很有发言权。拿2037年选出来的全体代表大会来说,至少有30%的代表与电力利益集团有关系。

    叙利亚总统不但不蠢,还非常聪明。

    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只要能够拉拢共和国的电力利益集团,肯定能够对共和国的对外政策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得到共和国的积极支持。多花的1800亿元根本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