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四十章 关键装备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四十章  关键装备

    阿方索并没遇到需要裴承毅出面才能解决的麻烦。他只是按照塞隆的吩咐去笼络裴承毅,结果却吃了个闭门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阿根廷军队没有遇到麻烦。如同裴承毅猜测的那样,阿方索登门拜访的时候,阿根廷军队内部在收复马岛的作战行动与后期抗击英国远征舰队的作战行动的主要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不但陆军继续持悲观态度,连一向精诚合作的空军与海军都闹出了矛盾。裴承毅“婉言拒绝”阿方索的请求,除了不想让对方把他这个“最高军事顾问”当作可以随意使唤的仆人之外,就是不想卷入阿军内部斗争,从而不可避免的得罪某一方。

    从某种意义上讲,裴承毅一直在等待某个机会。

    毋庸置疑,这个机会马上就要到了。

    3月的最后一天,经过国防部与经贸部审核的第一批售阿军事物资通过海关检查,正式启运。如果不出意外,运载弹药与零备件的“海神”号集装箱货轮(在阿根廷注册,归共和国航运公司所有的好望角型超大型集装箱货轮,主要从事从共和国到南美洲的航运)将在12天之后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运载电子设备等贵重物资的car-557号货运航班(属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j-33-3f超大型电动货运飞机,能够运载250吨货物飞行上万千米,或者运载150吨货物飞行18000千米,其客运型号最多能够安排854个位置。主要用在高密度国际航线上)则能在20个小时之内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因为阿根廷时间比共和国时间晚了11个小时,所以货运航班将在3月31日夜间到达阿根廷。

    如此重大的事情,自然无法做到保密。

    西方新闻媒体并未放过炒作机会,只是前期新闻受关注的程度并不高,所以在进行相关报道的事情,很多新闻媒体不再那么积极。

    事实上,只有“知情人士”才知道,在愚人节前一天发生的这些事情有多大的影响力。

    按照共和国国防部、经贸部与海关公布的货物清单,car-557号货轮航班运送的150吨货物总价值近100亿元。这批货物有多重要呢?别的不说,光是购买保险,阿根廷就花了2亿元,并且与共和国的供应商签署了“代为补偿合同”。也就是说,如果航班未能将货物安全送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并且通过阿根廷军方验收,保险公司将把赔偿款项直接支付给共和国的供应商,而供应商必须在收到赔偿款后的1个月之内再次交货。由此可见,阿根廷军方要的不是钱,而是货物。

    航班上运送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

    在共和国海关的官方网站上就能查出货物清单,因为是正常军火贸易,所以没有任何必要进行保密。

    根据公开信息,这批价值100亿元的货物包括30套总价值近50亿元、为j-14ea战斗机进行升级改造的bra-33fa型“全被动多功能高精度远程探测与跟踪系统”,4套总价值大约20亿元的llc-28dd型“机动式全被动远程防空警戒系统”,8套总价值大约20亿元的l3型“全被动综合探测与定位系统”,以及大约10亿元的其他数十套军用电子设备。从中可以看出,虽然这些电子设备的主要用途都是用来改进现有装备,或者是加强阿军现有的作战系统。但是其性能中都格外强调了一点,即“全被动”。也就是说,这些电子设备都是近些年来才发展成熟的“被动式电子探测系统”,是非常先进的电子设备,能够大幅度提高阿军武器装备与作战系统的战斗力。

    因为信息非常公开,所以相关报道也非常详细。

    用cnn的话来说,30套bra-33fa就能改变整个南大西洋的战略平衡。

    要理解cnn这番评论的含义,首先得从“被动式电子探测系统”说起。

    “被动式电子探测系统”的原理并不复杂,即利用目标发出与反射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与定位,引导弹药发起攻击。这就好比被动声纳一样,不用主动发出探测目标的能量场,就能发现目标。

    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非常不容易。

    早在21世纪初,各国就开始进行被动探测系统的研究,并且拿出过一些产品,只是都不成熟,不具备实战使用的价值。主要问题就是,电磁干扰过于严重,在被动探测仪器的灵敏度无法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很难利用现有技术从各种强大的干扰愿中找出目标反射的电磁波。也就无法对目标进行持续跟踪与精确定位,使探测失去意义。更重要的是,即便只对目标进行探测,整套系统也非常庞大,难以实战部署。

    直到2019年,也就是常温超导技术开始普及,被动探测系统的大门才再次敞开。

    利用常温超导技术,能够制造出灵敏度极高的探测仪器,并且利用性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对截获的电磁信号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目标反射的信号,从而对目标持续跟踪与精确定位。

    当然,这一突破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要想精确定位,需要被动探测系统的阵列分布足够广泛,也就是整套系统需要分成好几个部分,分别部署在方圆数百米、乃至数千米的范围之内,然后利用各个部分截获到的目标信号确定目标的方位。如此一来,被动探测系统只能部署在地面,最多能够部署在海军战舰上,很难部署在空军的作战飞机上。

    可以说,该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空军对制电磁权的垄断地位。

    换句话说,地面探测系统可以在不发出任何电磁辐射的情况下,以被动方式探测空中目标。虽然预警机等空中探测平台也可以让雷达以被动工作方式探测目标,但是以往的“被动雷达”只能探测到目标发出的电磁辐射,而无法探测到目标反射的电磁辐射,也就无法对不会发出电磁辐射的被动探测系统构成威胁。也就是说,地面防空系统可以在被动探测系统的引导下对空中目标发起突然袭击。用西方军事学者的话来说,有了被动探测系统,作战飞机直到被击落。也不会知道敌人到底藏在哪。

    只不过,被动探测系统的研制工作并不轻松。

    直到2027年,共和国才率先研制出了部署在地面机动平台上的被动探测系统,并且利用工程样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美国也在当年稍晚些时候研制出了类似的系统,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制工作。

    从某种角度来讲,只有将被动探测系统部署到空中平台上,并且使用到最基本的作战平台上,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的探测能力。

    根据这一目的,共和国与美国都采取了秘而不宣的策略,从不对外出口相关设备。

    实际上,共和国与美国也没有必要急着部署被动探测系统,因为该系统的主要用途是国土防空,而共和国与美国的本土防空压力都不大。在没有足够威胁的情况下,自然没有足够的动力。

    2030年左右,共和国率先取得突破,将被动探测系统部署到了大型飞机上。

    也就在这个时候,共和国空军提出了新的研制目标,即在2033年之前,研制出能够用作重型制空战斗机火控系统的被动探测系统。为了加快研制进度,空军不但为承担研制工作的两家研究所提供了巨额研制经费,还将其命名为xbra-33(x为研究代号),希望以此鼓励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事实上,鼓励政策没有收到多少效果。研究工作并不顺利。

    直到2035年,印度战争爆发,xbra-33中的“x”都没去掉,也就是说,仍然处于工程研究阶段。

    让人觉得啼笑皆非的是,印度战争反而成了研究人员的动力。

    2035年底,战争还未正式结束,bra-33a就问世了。虽然没有达到空军的要求,但是几个主要问题得到了解决,向实用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次年初,bra-33b研制成功。基本上达到了空军的要求,只是可靠性并不高,不具备部署价值。不到3个月,bra-33c与d同时问世,前者用在j,后者则是为j-17研制的。也就是说,型不但具备部署价值,还实现了小型化与多样化。正是如此,针对国际市场的需要,研究机构在没有得到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在bra-33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e/f型。因为以c型为基础的e型“过于先进”,不适合出口,所以从未推向市场,反而是在d型基础上研制而来,降低了技术指标的f型得到了认可,并且以“友好推荐”的方式,由国防部与军情局向主要盟国推销。

    与传统火控雷达相比,bra-33系列不但洗心革面,还脱胎换骨。

    作为被动探测雷达,bra-33没有主天线,甚至没有固定天线,而是根据部署的作战平台设计天线,即所有天线都是保形结构,不会作战平台的性能产生太大影响。因为是被动探测,不会发出电磁波,所以不需要担心雷达隐身问题。

    出售给阿根廷的bra-33fa不但针对阿根廷空军的j-14ea战斗机专门研制,而且按照阿根廷空军的要求,增添了多用途光电探测系统,与被动雷达一同组成了更加完善的被动探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