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十八章 责任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十八章  责任

    虽然作为“知情人士”。李存勋知道得比外人多得多,但是对于王元庆的一些做法,李存勋仍然非常不解。

    全体代表大会第一天的上午,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王元庆就提出了辞去国家元首职务的请求。虽然在顾卫民的反对下,全体代表大会没有立即启动选举国家领导人的议题,但是王元庆的做法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那些希望王元庆留下来的人来说,过早表态只能使他们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代表已经不是10年前的代表,甚至不是5年前的代表。换句话说,每个代表都有自己的理想,都代表了某个利益集团。他们支持王元庆,不是因为看王元庆顺眼,而是王元庆的政治主张能最有效的维护他们的利益,给他们代表的利益集团带来好处。从利益出发,在王元庆肯定不会谋求连任的情况下,这些代表唯一的选择就是寻找新的支持对象,寻找另外一个能够给他们带来好处的国家领导人。因为各个代表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并不一样,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也不一样,所以支持王元庆的代表在重新选择的时候,不可能把选票投给同一个人。结果显而易见。在共和国最需要政治稳定的情况下,分散的选票只能使换届选举复杂化,使政局出现波动。

    如果仅仅如此,李存勋就可以回去安心睡大觉了。

    支持王元庆的代表占了绝大多数,可以说是共和国的主流政治。从军情局获得的情报来看,支持王元庆的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以军工企业、军人与相关人员为代表的“三军集团”(此处的三军指的是与军事相关的三个主要人群,而不是陆海空三军),二是近20年来茁壮成长的民族资本家,三是飞速发展壮大的中产阶级。可以说,这三股势力代表了共和国最主要的三股力量,人数占共和国总人口的七成以上,并且控制了共和国百分之六十的就业岗位与半数以上的社会财富。这三股势力支持王元庆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王元庆的政治主张与实际行动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10年内的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让“三军集团”获益匪浅,全面推行市场化政策让民族资本家成为最大的赢家,政治改革则让已经成为经济建设既得利益集团的中产阶级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政治权利。由此可见,不管王元庆是否谋求连任、或者说不管谁接替王元庆,只要坚持王元庆的政治主张,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就能得到全国七成公民的支持,共和国就能平稳的完成政权交接,在未来10年内继续稳步前进。

    问题是,仍然有三成共和国公民并未从中获得好处,或者说没有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虽然军情局并不负责对内安全工作,但是在极端敏感的政权问题上,只要王元庆没有直接阻止,李存勋就不敢有半点含糊。按照军情局掌握的情报,对王元庆不满的也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近20年来被陆续裁减掉的公务人员、特别是高层官员,二是因为国有企业改制而丢掉职权的原国企管理人员,三是与政治改革之前的官僚资本体系有着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人士。这些人到底有多少,军情局没有做过详细统计,也没有谁说得清楚。当然,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根据李存勋掌握的确切数字,光是在王元庆执政期间被裁减与被辞退的公务人员就超过了250万,算上直系亲属,总人数应该在1200到1500万之间,约占共和国人口总数的1.5%左右。其他两类人员中,前国企管理人员(包括直系亲属)大概也有1000万左右,而相关社会人员大概在25000万到30000万之间。也就是说,大概有30%的公民并不认同王元庆的政治主张。

    这些人有多大的破坏力呢?

    李存勋从来都不敢小看这个问题,因为在他担任军情局长之前就发生过试图推翻共和国政权的政变,并且最终引发了一场导致上亿人丧生的战争。要知道,那是在当局掌握了绝对优势下的结果,如果情况截然相反的话,恐怕丢掉性命的就不是一亿多日本人,造成的灾难也不仅仅是一场地区战争了。

    因为军情局负责元首的安全,所以李存勋非常清楚到底有多少人想要王元庆的性命。

    问题就在这里,王元庆过早宣布辞职消息。就算以他的威望与军队的全力支持,没人愚蠢到会以政变的方式夺政权,但是对那些试图改变共和国的政治路线,重新回到既得利益集团阵营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就算李存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在他看来,只要某个合适的人用合适的理由在合适的时候发出合适的信号,就能给政权交接工作制造天大的麻烦。更重要的是,只要时机把握得当,就能让王元庆进退失据,从而使先一届政府的选举工作遇到波折。虽然李存勋不想去假设最糟糕的结果,但是他非常清楚,野心家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混乱局势,只有这样才能骗取支持。

    整个白天,李存勋都在给王元庆“擦屁股”。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他也在想,这是不是王元庆在离任前犯的一个低级错误?

    无论如何,李存勋都不相信王元庆会在政治上犯错。虽然李存勋对王元庆的过去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就他所知,王元庆在担任国家元首的10年间从来没有犯过政治错误,哪怕是最微小的错误。

    如果不是失误,那是什么?

    李存勋不得不相信,这是王元庆有目的的行为。

    那么,王元庆的目的是什么?

    吃了晚饭,赶去向元首汇报工作的途中,李存勋就在考虑这个问题。

    什么样的目的,值得王元庆在离任前进行政治冒险?

    毫无疑问,只有关系到共和国未来的大事才值得王元庆这么做。

    换句话说,王元庆肯定在策划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行动。要在离任前做出一件足以影响到共和国未来的大事。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能够在一个月内完成,而且会对共和国的未来产生影响呢?

    想来想去,李存勋也很是头大。

    说实话,从一开始,李存勋就不支持年仅61岁的王元庆离开共和国的政治舞台。虽然李存勋知道王元庆不会谋求第三届任期,但是在他看来,王元庆完全可以效仿当年的俄罗斯总统普金,通过担任政府总理的方式继续发挥政治影响力。为此,李存勋找机会试探性的跟王元庆提出过,希望元首能够为了国家利益留下来。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仅有李存勋,还有顾卫民、颜靖宇、叶致胜等人,甚至连项铤辉都表达过类似的想法。李存勋不是傻蛋,在这么多人表态希望王元庆留下来之后,他再也没有提起过类似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提议的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人中,不是所有人多在为国家着想,某些人只是为了个人利益,才希望王元庆留下来。甚至可说,包括没有多少政治头脑在内的项铤辉在内,每一个希望王元庆留下来的人都有个人目的。

    年前。刘晓宾提起元首留任的事情事,李存勋就给副手做过全面分析。

    顾卫民希望王元庆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顾卫民知道,由他接替王元庆出任国家元首的可能性最大,但是真正支持他的人不见得最多,或者说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希望由颜靖宇或者叶致胜出任国家元首。如此一来,只要王元庆留下来担任国务院总理,那些支持颜靖宇与叶致胜的人就会转而支持王元庆,从而变相支持顾卫民。更重要的是,只要王元庆出任国务院总理,颜靖宇就得离开国务院。要么去全体代表大会,要么担任国家副元首,从而失去影响国家政务的能力。顾卫民考虑得非常“周到”,在他的“如意算盘”中,只要王元庆留在共和国高层,颜靖宇就没有表现的机会,至少在10年之内不具备成为国家元首的可能性。

    事实上,颜靖宇也有同样的想法。

    随着顾卫民出任国家元首的迹象越来越明确,颜靖宇也意识到了他最大的问题,即缺乏威信与经验。因为王元庆毕起全部心血推进的政治改革并没完成,所以在颜靖宇无法确保继续推进政治改革的情况下,王元庆肯定会选一个更能处理现实问题,而不是更加擅长长远谋划的接替人。在此情况下,如果王元庆留下来,而且出任国务院总理,那么颜靖宇就可以与王元庆组成最为理想的搭档,由王元庆继续搞政治改革,而颜靖宇则用5年时间树立威信与吸取经验,为5年后全面掌权做准备。显然,颜靖宇想得也很“全面”,甚至做出了很大的“自我牺牲”。

    在这个局中,每个人都有想法。

    事实上,连没有希望问鼎国家元首宝座的叶致胜都有想法。原因很简单,如果王元庆出任国务院总理,如果由顾卫民出任国家元首,就只是“过渡型”的国家元首,为了确保5年或者10年后顺利进行政权交接,王元庆肯定会让顾卫民设立国家副元首一职,而且出任国家副元首的肯定是颜靖宇,到时候全体代表大会委员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而最有可能坐上这个位置的就是叶致胜;按照叶致胜的理解,在王元庆推行的政治改革的模式下,委员长的职权不会比国家元首差多少;显然,对叶致胜来说,成为委员长已经算得上是其政治生涯的巅峰了。如果情况相反,则表明王元庆不会让顾卫民在共和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长远发展考虑,王元庆肯定不会让顾卫民继续担任委员长。而会选择一个政治生命更长的年轻人;显然,在所能考虑的范围内,叶致胜是最佳人选。也就是说,只要王元庆愿意留下来,不管由谁担任国家元首,叶致胜都是全体代表大会委员长的最佳人选,至少确保其共和国第四号领导人的位置,甚至有可能成为三号领导人。

    至于项铤辉的想法,更加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第三次军事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虽然项铤辉早就表示会在换届选举后离任,王元庆也答应兑现诺言,但是作为职业军人,项铤辉肯定不希望一场不成功的军事改革让共和国的国防安全受到影响,因此在他看来,只要王元庆肯留下来,不管担任什么职务,军事改革都不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