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攻代守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攻代守

    13日夜间,21军渡过达布蒂河。

    因为27军已经稳住了前沿阵地。所以裴承毅没有让21军向苏拉特方向挺进,从希尔布尔渡河之后直接南下,主力部队于当天晚上包围了杜利亚,先头部队继续南下,天亮前到达马莱冈。

    虽然21军没能立即打下杜利亚与马莱冈,但是27军的左翼终于有了安全保障。

    从苏拉特方向上的战场情况来看,只要21军在杜利亚与马莱冈站稳脚跟,孟买方向上的印军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从沿海平原北上增援苏拉特,在苏拉特与进攻部队拼实力。二是从纳西克与奥兰加巴德攻打马莱冈与杜利亚,在战场左翼与21军决战。受印度半岛西部高原的影响,印军无法对27军的左翼防线构成威胁。

    不管怎么选,孟买方向上的印军都很难发挥作用。如果从沿海平原北上,印军首先得问问已经到达战场的舰队是否同意;以舰队的打击能力,就算数十万印军同时北上,在没有任何掩护的平原地区,很容易成为舰队炮火与舰载航空兵的屠杀对象;孟加拉湾方向上的战斗表明,舰队对沿海地区的地面部队有致命威胁。如果从内陆攻打马莱冈与杜利亚,受复杂地形条件的影响,印军很难集中兵力发起进攻,只能分批次投入小股部队,很容易在运动战中被21军各个歼灭。

    虽然印军还有第三个选择。即绕过马莱冈与杜利亚,首先向东挺进,在贾尔纳转向北上,穿过萨希亚德里山脉,攻打贾尔冈与普萨沃尔,但是这个选择也与送死无异,因为印军首先得借道纳西克与奥兰加巴德,到达贾尔纳之后,只能沿山区公路挺进,除了行军速度大受影响之外,驻守贾尔冈与普萨沃尔的24军只需要借助陆航的垂直空运力量,在山区部署几支步兵部队,就能用炮火把印军砸回去。

    再往东就不属于孟买方向了,而是海得巴拉方向。

    由此可见,21军堵住左翼防线上的漏洞后,孟买方向上的百万印军就成了摆设。

    21军还在向南行军的时候,54军也渡过了达布蒂河。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54军到达嫩杜巴尔之后,首先让后勤部队与工程部队构筑前进进攻阵地,再与27军交换防区。

    在很多人看来,裴承毅应该把27军留下来,与54军一同攻打苏拉特。

    裴承毅没有这么做,而是让撤下来的27军作战部队立即前往贾尔冈与普萨沃尔,替换那边的24军。也就是说,协助54军攻打苏拉特的不是27军,而是在之前的战斗中表现得更好的24军。

    14日上午,裴承毅就给27军与36军划分了明确的防区范围。

    27军主要负责贾尔冈与普萨沃尔的防御。对付来自南面与东南的印军,主要应付海得巴拉方面军的威胁。36军则负责守卫达布蒂河与纳尔莫达河之间的区域,对付来自东面的印军,主要应付赖布尔方面军的威胁。

    就在大家都认为裴承毅已经完成了防线部署的时候,裴承毅却下了一道所有人都看不明白的命令。

    14日下午,36军的第363机械化步兵旅从纳尔莫达河南岸的伊塔尔西出发,以飞快的速度向南发起突击,当天傍晚就打下了贝杜尔,夜间到达阿姆拉,随后分兵两路,于15日凌晨攻占了伯尔古希与班图尔纳。

    这轮旋风般的进攻吓得印军屁滚尿流。

    要知道,班图尔纳距离那格浦尔不到100千米,伯尔古希则是通往那格浦尔东面的贡迪亚的必经之地。而贡迪亚又是连接那格浦尔与赖布尔的战略要地。在印军看来,裴承毅正在派兵攻打那格浦尔。

    问题是,裴承毅为什么要占领那格浦尔。

    虽然那格浦尔不是邦府,但是在印度中部地区,那格浦尔的战略重要性绝对不在任何一座邦府之下。从地理位置上看,那格浦尔是赖布尔的西部屏障与海得巴拉的北部屏障,以那格浦尔为中心的突出部挡住了中**队前往赖布尔与海得巴拉的去路,只要印军在那格浦尔站住脚,攻打苏拉特的主力部队与正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扫荡的39军就无法会师。更别说协同作战了。也就是说,占领那格浦尔后,中**队就可以从两个方向上夹击赖布尔,然后从那格浦尔与赖布尔南下,围攻海得巴拉。

    海得巴拉受到威胁绝对不是小事,因为那里是印度的“陪都”。

    天还没亮,那格浦尔的印军就开始为进攻做准备。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敌人控制伯尔古希与班图尔纳,必须将中**队赶回去,确保那格浦尔的绝对安全。

    因为侦察手段有限,所以印军并不知道,到达伯尔古希与班图尔纳的第363机械化步兵旅不但没有向那格浦尔挺进的意思,还在占领两座小镇之后,开始构筑防御阵地,而且用上了大量工程设备。

    与之相反,第363机械化步兵旅不缺侦察手段。

    印军刚刚集结完毕,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相继到来。

    轰炸持续了30分钟,炮火打击持续了30分钟,准备攻打伯尔古希与班图尔纳的印军地面部队损伤惨重,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

    进攻不成,就只能死守。

    让印军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到达伯尔古希与班图尔纳的中**队并没到来。

    直到当天中午,印军派出去的侦察兵才搞清楚了情况,第363机械化步兵旅已经在伯尔古希与班图尔纳站稳了脚跟,防御阵地修得非常牢固。

    裴承毅到底想干什么?

    远程遥控指挥的古吉拉德完全被搞糊涂了。

    中**队在距离那格浦尔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停下了脚步,难道用1个旅的兵力就是为了在那格浦尔外围修建防御阵地?

    要知道,那格浦尔位于韦恩根格河的平原上,而伯尔古希与班图尔纳都位于萨特普拉山脉的山区里,中**队居高临下,最多只需要投入1个军的兵力。就能一鼓作气的打下那格浦尔。

    古吉拉德并不清楚,裴承毅此时根本抽调不出1个军的兵力。

    再说了,攻占那格浦尔那种大城市,不但耗费兵力,浪费时间,还要耗费极为宝贵的弹药物资。在必须集中兵力攻打苏拉特的情况下,裴承毅没有理由在那格浦尔投入太多的力量。

    问题是,攻占伯尔古希与班图尔纳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仅仅为了防御,完全没有这个必要,退后几十千米建立防御阵地与顶着那格浦尔建立防御阵地基本上没有区别。

    也就在古吉拉德疑惑不解的时候,38军的2个炮兵旅到达阿姆拉。

    虽然第363机械化步兵旅没有在阿姆拉修建炮兵阵地,但是2个炮兵旅都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工程部队,而且炮兵有修建炮兵阵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2个炮兵旅是以公路机动的方式到达阿姆拉的,没有占用宝贵的铁路运输资源,随同2个炮兵旅到达阿姆拉的还有1列满载弹药的列车。从当天下午开始,平均每4个小时就有1列挂100节车皮、专门运送弹药的列车开往阿姆拉。

    与2个炮兵旅同时展开行动的还有在博帕尔休整的38军。

    当天傍晚,38军到达纳尔莫达河上游的贾巴尔普尔。主力部队过河之后,担任先头部队的第381装甲旅率先向南发起突击,在当天晚上就攻占了奈恩布尔。

    发现奈恩布尔失守,古吉拉德才猛然反应过来。

    裴承毅要打的不是那格浦尔,而是赖布尔。

    很快,古吉拉德收到了更加确切的情报。攻占奈恩布尔的不是突击部队,而是38军的装甲部队!

    这下,古吉拉德再也没有什么好怀疑的了。

    整个方向上,只有赖布尔值得裴承毅动用38军。

    再反过来看,就不难明白36军的突击行动了。36军不是去攻打那格浦尔,而是占领阿姆拉。准确的说,是为38军的炮兵旅提供炮兵阵地。阿姆拉距离赖布尔大约350千米,正好在远程炮兵的最大打击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阿姆拉有直通博帕尔的铁路线,不用为炮兵部队的补给问题发愁。虽然裴承毅也可以把炮兵放在贾巴尔普尔,但是为了确保炮兵的安全。至少得在贾巴尔普尔留1个战斗旅,因为贾巴尔普尔以东地区仍然在印军手中。把炮兵留在阿姆拉,得到了36军的保护,基本上不用考虑安全问题。当然,裴承毅肯定有更加长远的打算。也就是说,只要38军顺利打下赖布尔,裴承毅就会让36军攻打那格浦尔,甚至动用2个军的兵力夹击那格浦尔,拉平战线。

    以古吉拉德的目光,能够看到这么远已经非常不错了。

    实际上,裴承毅的意图不止如此。

    36军将枪口顶住了那格浦尔,能够达到一举三得的目的。第一个目的古吉拉德已经看了出来,即保护38军的远程炮兵。第二个目的牵制那格浦尔方向上的印军,让38军不用为侧翼安全担忧。第三个目的则是以主动进攻化解东南方向上的威胁,减轻长达400千米的防线上的压力。

    到此,印军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在那格浦尔方向上发起反击,争取打回阿姆拉,使38军失去远程炮火支援,同时迫使36军撤回原来的防线。二是主动撤离那格浦尔,集中兵力围剿38军,守住更加重要的赖布尔。

    问题是,裴承毅会让印军选择吗?

    就在古吉拉德考虑该怎么打的时候,美**事顾问送来了一份更加重要的情报。

    之前在默哈纳迪河北岸徘徊的39军已经在伯朗吉尔方向上成功渡河,先头部队正在向蒂德勒格尔挺进。另外一支突击部队则沿着公路线向伯尔格尔挺进,预计将在天亮前占领这座直接通往赖布尔的城镇。更重要的是,两天前还在贾姆谢德布尔的2个炮兵旅已经在15日夜间到达森伯尔布尔,随同到达的还有至少5列运载弹药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