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刚猛打法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刚猛打法

    与突击部队相比。第381装甲旅攻打埃达沃的行动更加刚猛。

    实际上,不刚猛也不行。

    38军屁股一动,杜奇威就猜到裴承毅要不顾一切的攻打博帕尔。对印度来说,绝对不能丢掉博帕尔,至少不能在这个时候丢掉博帕尔。在裴承毅派出38军之后,要想守住博帕尔绝非易事。事实上,连杜奇威都认为,印军不可能守住博帕尔,最多只能把博帕尔变成中**人的墓地,从而使裴承毅无法在占领博帕尔之后继续向西推进,为印度调整战略防御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因为鲁拉贾帕尼听取了杜奇威的建议,所以印军完全按照杜奇威的安排部署博帕尔的防御工作。死守博帕尔肯定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只是要想死守博帕尔,就得赶在38军到达之前向博帕尔派遣更多的部队,从而需要把38军挡在博帕尔外面,至少争取3到5天。印军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加强埃达沃的防御,利用埃达沃的防御阵地挡住38军。因为大部分增援部队都在向博帕尔集中,所以印军只能用尽一切办法,加强埃达沃防御阵地的牢固程度。

    能不能守住3到5天。杜奇威没有把握。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经过2天的紧张建设,印军阵地基本上具备了抗炮击的能力。也就是说,180千克级电磁炮炮弹很难对设在地下的防御工事构成威胁。而180千克级炮弹的威力相当于500千克级航空炸弹,所以战术航空兵与陆军航空兵使用的普通炸弹也很难对地下的印军工事构成威胁。

    战斗开始前,军情局就提供了相关情报,并且建议使用特种炸弹。

    裴承毅没有立即采纳军情局的建议,决定先试试手气。

    因为特种炸弹在加尔各答留下的“名声”很震撼,共和国又在努力改变国际形象,想让更多的人相信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所以在加尔各答攻防战之后,裴承毅在使用特种炸弹的时候一直比较谨慎,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使用。

    实际情况是,裴承毅不得不做出选择。

    3点30分,持续了1个小时的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结束,第381装甲旅开始进攻。

    虽然印军的表面阵地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但是在第381装甲旅的战车开上印军阵地的时候,仍然遇到了比较强大的抵抗火力。

    打了15分钟,进攻部队就在第二轮空中支援的掩护下撤了下来。

    亲自到前线督战的唐应龙没有立即组织第二次进攻,而是联系了前线指挥部,希望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空中支援。

    不用多说,唐应龙要的就是特种炸弹。

    请求支援的时候,唐应龙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印军采用了非常高明的防御战术,似乎吸取了空降153旅在兰契的防御经验。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埃达沃的印军中有参加过兰契攻防战的军官,但是实际情况与唐应龙说的差不多。根据无人侦察机发回的印军防御阵地部署图像。专门负责情报工作的军官立即看出了印军防御阵地的部署特点。毋庸置疑,就是空降部队的那种部署方式,利用地下坑道系统将各个火力点连接起来,以大纵深防御对付装甲部队。虽然在很多细节上,印军的防御阵地仍然无法与空降153旅的媲美,但是足以给第381装甲旅制造麻烦。

    毋庸置疑,美国的军事顾问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依靠军事侦察卫星,美军肯定掌握了空降153旅防御阵地的部署方法。军情局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美国开发了一种能够探测到地下5米处的坑道系统的雷达成相卫星。果真如此的话,美**事顾问很有可能把刚刚总结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印军,让印军在埃达沃进行现场试验。

    对付这种由地下坑道系统支撑起来的防御阵地,最有效的武器就是特种炸弹。

    用作战参谋的话来说,就算使用温压弹,也不见得能够摧毁印军的地下工事。只要印军稍有准备,就会在主要的地下工事上安装专门用来对付温压弹的耐热耐压门,使温压弹很难杀伤躲在里面的官兵。事实上,空降部队在修建防御阵地的时候,肯定会为屯兵所、弹药库等重要地下洞库安装耐热耐压门。

    为了尽量避免使用特种炸弹,裴承毅决定尝试一下。

    4点30分,陆航的12架26b在印军阵地上空连续投下了20多吨温压弹。

    20分钟后,第381装甲旅再次踏上印军阵地。

    与作战参谋的预测一样。印军再次蜂拥出现在阵地上,与装甲部队交火,而且让进攻的装甲部队损失了近10辆坦克与战车。

    5点过,进攻部队再次撤了下来。

    这次,裴承毅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按照计划,第381装甲旅必须在天亮前取得突破,至少要占领部分阵地,然后才能投入更多的兵力,对付负隅顽抗的印军。

    眼看着天就要亮了,第381装甲旅还在印军阵地外徘徊,拖下去不是个办法。

    5点45分,天亮前最后一轮空中支援开始。

    担任支援任务的仍然是陆军航空兵,24架26b低空攻击机排成纵队,在地面侦察兵的引导下,陆续进入印军阵地上空投下特种炸弹。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特种炸弹的威力,避免在占领阵地之后与印军纠缠,唐应龙不但派出侦察兵为攻击机群提供现场“指挥”,还让随他前来的军部作战参谋规划了整个轰炸行动,精心安排每一个轰炸点。每个轰炸点与相邻轰炸点的间隔距离为800米,特种炸弹的引爆深度为50米。虽然引爆深度超过了印军地下工事的最大深度,但是特种炸弹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到达地表时,因为介质密度发生变化,会有一部分冲击波在地表反射回来,在某些区域产生叠加效果,使冲击波的能量翻倍,产生更大的破坏力。试验早已证明,冲击波的破坏力与所含能量的3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说,能量提高1倍,破坏力提高8倍。虽然除了叠加加强的区域之外。还有叠加减弱的区域,但是由加强区域产生的强大破坏力,足以弥补减弱区域产生的损失。在距离爆炸点水平面投影400米的范围内,只有抗震级别达到12级的地下建筑才能扛住特种炸弹产生的冲击波。除了战略级别的地下指挥中心,没有一种地下建筑的抗震达到12级。

    轰炸效果非常明显,连等在10多千米外的第381装甲突击旅的官兵都能感受到。

    因为26b逐一进入投弹,每次投弹前,都要由侦察兵确定上一次轰炸的效果,决定是否需要补充轰炸,所以轰炸行动一直持续到天亮,最后1架26b离开的时候,已经是6点55分了。

    侦察兵评估最终轰炸结果的时候,唐应龙让担任第三次进攻任务的官兵吃了早饭。

    7点15分,侦察兵发来消息,印军阵地上没有生命活动迹象。

    15分钟后,第一批主战坦克与装甲战车开上了印军阵地。

    为了谨慎起见,唐应龙让协同进攻的步兵在踏上印军阵地后就下车作战,免得像前两次进攻那样,让10多名步兵随同战车一起完蛋。

    虽然在占领印军阵地的过程中,进攻部队遇到了零星抵抗,但是没有多大影响,几个没死透气的印军很难对进攻部队构成威胁。

    当然,唐应龙还是很小心。

    控制了地表阵地后。他没有让步兵去搜索那些没有完全坍塌的地下坑道,而是让侦察兵与工程兵带着生命探测仪与专门探测地下目标的小型雷达上了阵地,对整个阵地进行拉网式的搜索。

    直到搜索工作完成,唐应龙才发出了占领埃达沃的消息。

    毫无疑问,攻打埃达沃的战斗打得很刚猛,刚猛得让裴承毅都有点心有余悸。

    守卫埃达沃的2个印军师,大约25000名印军无一生还!

    虽然按照标准作战程序,第381装甲旅占领埃达沃之后,应该打扫阵地,但是裴承毅让唐应龙把打扫阵地的任务留给了后面的部队,而且格外吩咐负责后勤的参谋。及时为跟随第381装甲旅的后勤部队送去消毒与防疫工具。因为没有民用消毒与防疫工具,所以只能为后勤部队提供三防装备。

    当穿着三防服的官兵出现在埃达沃的时候,给外界的第一信息就是这里发生了核爆炸。

    当然,第一信息当不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