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九十六章 争分夺秒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九十六章  争分夺秒

    虽然美印把战局看得非常悲观。但是裴承毅面临的问题并不少。

    制订战术计划的工作由袁晨皓负责,裴承毅不用过分操心。在38军与39军部署到位之前,裴承毅必须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重新分配空中力量。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真正参加战术行动的空中力量并不多。

    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裴承毅就考虑到印度会在战争爆发后进行战争动员,将集中在北部地区的工业设施向南转移。根据这一判断,裴承毅给空军订下了作战计划,要求空军在战争初期重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尽可能的摧毁印度的工业设施,特别是军事工业与重工业设施。从整场战争的角度来看,裴承毅的部署没有问题。虽然印度没有多少值得称道与骄傲的尖端工业,但是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重工业体系,而且印度南部地区拥有除了石油之外所有与重工业有关的矿产资源。由此可见,如果让印度顺利完成工业大转移,印度军队的持续战争能力就将得到增强,共和**队的后期作战行动将更加困难。利用印度工业布局不合理,必须在战争期间进行工业转移的机会,在战争初期集中力量轰炸印度的工业设施,能够最大限度的加快战争进程,缩短战争时间。

    从7月31日开战。到8月9日凌晨,10天之内,空军的战略轰炸卓有成效。

    根据空军提交给总参谋部的战报,在这10天之内:出动各类作战飞机76482架次,战术航空兵出动38644架次、战略航空兵出动4232架次、支援航空兵出动33606架次,扣除执行战术轰炸任务与支援任务(包括向前线运送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的任务)之外,总共执行了41232架次战略轰炸任务;在战略轰炸任务中,战术航空兵投弹117469吨、战略航空兵投弹84323吨,摧毁各类战略目标624144个,除掉227642个固定目标之外,炸毁列车机车3182台、列车车皮87342节、各类运输车辆231832台、内河货轮与渡轮3124艘、其他目标72822个。

    由此可见,前期战略轰炸有很大的针对性。

    在摧毁的各类目标中,地面运输设备占绝大多数。根据军情局提供的相关数据,10天之内,仅炸毁的铁路运输设备就占到了印度全国保有量的60%,印度的铁路运输能力降低80%以上、公路运输能力降低40%以上、内河航道运输能力降低95%。受轰炸影响,计划在8月10日之前完成搬迁工作的3222家印度工厂中,只有128家在9日凌晨之前完成搬迁工作,462家部分完成搬迁工作,其余2000多家工厂最快只能在8月底完成搬迁工作。因为大部分工业设施在搬迁过程中被炸毁,所以完成搬迁的工厂只有大约40%能够在年内恢复生产,未完成搬迁的工厂则很难在年内恢复生产。按照最乐观的估计,2036年初,印度的工业生产能力只能达到战争爆发前的40%。即便集中所有工业力量,印度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也只能达到战前的60%,其中重型军事装备生产能力最多只能恢复30%,只有轻型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能够得到保证。

    因为印度工厂还在向南搬迁。所以针对印度交通基础设施的轰炸行动还得继续进行。

    按照裴承毅制订的战争计划,在印度部分重要工厂完成搬迁之后,除了让海军舰载航空兵参与针对印度南部地区的战略轰炸行动之外,空军将大幅度削减战略轰炸投入,只动用战略航空兵与部分打击距离较远的战术航空兵轰炸印度南部地区,大部分战术航空兵转为执行战术轰炸任务。

    也就是说,要到8月底,空军才能抽调足够的战术航空兵支援地面作战。

    如果按照最初制订的战争计划发起进攻,空军支援乏力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共和国陆军在实现轻型化的时候,着重加强陆军的独立作战能力,不但组建了不受空军制约、打击能力丝毫不亚于战术航空兵的陆军航空兵,还全面加强了炮兵的打击能力,为全军采购了数百套电磁炮系统。

    实际上,在前10天的战斗中,陆军确实没有过分依赖空军。

    现在的问题是,调整后的战役计划,需要投入更多的支援力量。按照袁晨皓的初步估算,即便投入陆军的所有支援力量,加上正在孟加拉湾活动的海军舰队,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援缺口仍然在30%以上。

    裴承毅要做的,就是弥补这30%的火力支援缺口。

    联系章忠宪之前。裴承毅首先联系了林啸雷。

    虽然林啸雷是个刺头,但是在裴承毅看来,林啸雷性格直率,深明大义,更好说话。

    当然,裴承毅找林啸雷的目的,不是给林啸雷插手前线战斗的机会,而是给林啸雷制造麻烦。

    按照裴承毅的意思,除了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参加即将开始的东线决战之外,海军还得把两栖突击舰队留在孟加拉湾,并且将两栖突击舰队的指挥权交给前线指挥部,参加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

    这个要求并不低,因为两栖突击舰队是林啸雷最后的家底了。

    接通电话前,裴承毅知道这件事情不简单。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听闻两栖突击舰队获得了参战机会,林啸雷不但没有抱怨什么,反而满口答应了下来,甚至暗示裴承毅,如果有需要,前线指挥部可以调动跟随两栖突击舰队行动的陆战队。

    裴承毅并不知道,项铤辉早就跟林啸雷打了招呼,不然林啸雷也不会这么配合。

    当然,裴承毅要的不是两栖突击舰队上的陆战队,而是两栖突击舰队强大的低空打击能力与战术运输能力。

    两栖突击舰队中:两栖攻击舰搭载12架2型垂直起降攻击机、24架dz-25cb型垂直起降运输机、以及12架qz-25d型倾斜旋转翼运输机,其空中打击能力相当于半个陆航攻击机大队,空运能力则相当于1个半陆航运输机大队;2艘综合登陆舰各搭载4架2型垂直起降攻击机与8架dz-25cb型垂直起降运输机,2艘战略投送舰各搭载4架dz-25cb型垂直起降运输机与4架qz-25d型倾斜旋转翼运输机,3艘大型登陆舰各搭载4架qz-25d型倾斜旋转翼运输机,7艘战舰的空运能力相当于2个陆航运输机大队。打击能力则相当于1个陆航攻击机中队。

    与陆航相比,两栖突击舰队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孟加拉湾活动。

    换个角度看,从两栖突击舰队出发的攻击机群能够更快到达沿海地区,为在该地区作战的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并且向该地区投送作战部队。

    对于捉摸不定的战局来说,随时可以调动的投送能力显得非常关键。

    搞定了林啸雷,裴承毅才联系了章忠宪。

    两栖突击舰队只能弥补5%的火力支援缺口,另外25%的火力支援缺口只能靠空军。

    与章忠宪通话的时候,裴承毅显得委婉得多,没有以下达命令的方式,让章忠宪重新安排战术空军的作战任务,而是以商讨的方式,与章忠宪一同解决问题。

    从态度上就能看出来,在章忠宪这类城府很深的将军面前,裴承毅有所保留。

    毫无疑问,章忠宪比林啸雷难缠得多。

    虽然满口保证空军将全面听从前线指挥部调遣,全力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但是在谈到实际问题的时候,章忠宪却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裴承毅早就料到这一点,谈到调整战术航空兵作战任务的时候,主动提出了解决方案。

    办法并不难,即通过重新分配东西线航空兵兵力,减少西线投入的方式。解决东线战场上支援力量紧缺的问题。

    既然裴承毅提出了解决方案,章忠宪也没多说什么。

    战争爆发前,共和国空军就在西线方向上部署了600架战术战斗机,其中300架部署在巴基斯坦境内,300架部署在共和国西北地区。前10天的战斗中,这600架战术战斗机除了轰炸印度西北地区与印度西部地区(古吉拉特邦)的战略目标之外,还肩负起了支援西线部队作战的任务。在卡拉奇方向上的防御作战行动中,空军的战术航空兵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后又在斯利那加与伯尼哈尔山口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中有出色表现。随着裴承毅把重点转向东线战场,也就没有必要在西线部署太多的空中力量。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广阔一点,就能发现。裴承毅此举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在此之前,裴承毅就担心巴军会趁共和国陆军在东线战场上发起战略进攻,集中兵力攻打新德里。为此,裴承毅给巴军制造了不少麻烦,甚至在好几个方向上的战斗中,没有为巴军提供支援。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只要印军把主力派往东线战场,巴军就会展开行动。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印军很有可能在东线战场吃紧的情况下,从西线战场抽调数个主力师,从而导致西线战场防线全面崩溃。只要巴军指挥官稍微有点头脑,就会在这个时候发起全面进攻。虽然巴军在西线战场上的进攻,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共和国陆军在东线战场上的作战压力,但是裴承毅不得不担心出现最糟糕的结果,即印军全面崩溃,巴军兵不血刃的攻占新德里。

    调整作战方案的时候,裴承毅接到了巴军总参谋长的电话,让他更加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