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九十四章 喘口气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九十四章  喘口气

    38军与39军开赴战场。绝不是小事。

    虽然在近20年间,共和国陆军中涌现出了很多新锐部队,比如在半岛战争中一战成名的77军,但是在西方新闻媒体的眼中,共和国陆军只有3支部队称得上王牌,其中就有38军与39军。更重要的是,共和国陆军在半岛战争之后转型,加快了轻型化建设,在绝大部分主力野战军改编为战略反应军的情况下,仅保留了4支重装甲军,其中39军与38军的编制规模最为庞大。

    战争爆发后,杜奇威就让美军情报机构重点监视38军与39军。

    对这个在半岛战争中吃了败仗的美国将军来说,只有4支共和国陆军军团让他永远不会忘记,除了15军与54军,就是38军与39军。凑巧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让美军吃够苦头的也是这4个军。

    得到美军的重点照顾,38军与39军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38军与39军太惹人瞩目,而且2个军的编制规模过于庞大,根本无法做到掩人耳目。

    当然。最关注38军与39军的还是印军。

    收到美军的警告,印军立即让东部集团军群停止进攻,命令东北集团军群由准备进攻转变为准备防御。

    对印军来说,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38军与39军参战的目的。

    在38军与39军进入印度东部地区的时候,77军围歼印军东部集团军群第一集团军西部军团的战斗已经结束,2个二线步兵师全军覆没。印军收到消息的时候,被围困在吉申根杰西部三角洲2个主力师也向77军缴械投降了。

    77军的战斗力都如此强大,38军与39军肯定更加厉害。

    关键问题是,38军与39军到底想做什么?或者说,裴承毅在这个时候动用2个重装甲军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连裴承毅的目的都搞不清楚,自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断。

    围绕着这个问题,印军内部闹翻了天。

    争论到最后,印军高级将领基本上形成了两种意见。一是38军与39军参战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攻占印度东部地区,也就是吉申根杰以东地区的战斗进程,争取尽快打通由中国本土前往恒河平原的地面通道,将束缚在东部地区的54军与15军派往恒河平原,为最终歼灭印军东部集团军群打下基础。二是38军与39军将直接开赴吉申根杰,参加围歼印军东部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只要击溃了东部集团军群,东北集团军群就将不战自败。

    虽然这两种观点有所差别,但是基本思路一样,即裴承毅加快了战役进程。

    与印军的将领不同,史塔克在为鲁拉贾帕尼分析战况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被印军将领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裴承毅拿什么满足2个重装甲军的作战需求。也就是,裴承毅手里的后勤保障力量无法满足作战需求。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在38军与39军参战之前,裴承毅已经派出3个主力军。即15军、54军与77军。就算不考虑留在西里古里的15军,以及担任西里古里主要驻防任务的54军大部兵力,在27军已经向西里古里部署的情况下,裴承毅至少需要为2支主力军提供后勤保障。按照美军得出的结论,裴承毅最多支持3个主力军作战。因为38军与39军的编制规模超大,对后勤保障的要求超过了一般的主力军,所以别说同时支援2个重装甲军作战,就算只增添1个重装甲军,也将压垮中**队的后勤保障系统。

    中国陆军早已不是建国时那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了,没有后勤保障,武装到牙齿的中国陆军的战斗力将大幅度降低。虽然没人否认中国陆军的拼命能力,但是裴承毅与王元庆都不会用一场战斗伤亡巨大的战斗来获得最终的胜利。

    按照史塔克的分析,38军与39军肯定不会参战。

    只不过,鲁拉贾帕尼对史塔克的判断有所保留。

    问题就是,38军与39军不参战,开赴战场有什么意义?

    虽然史塔克也提出38军与39军很有可能前往尼泊尔与孟加拉国,但是这个判断连他自己都不肯相信。原因只有一个,38军与39军从山南地区出发,前往尼泊尔与孟加拉国的行军路程都有数百千米,加上必须穿过印军东北集团军群把守的防区,即便得到了16军与17军空中突击旅的掩护。也不可能毫发无损的通过印军防区;中途只要遇到一点麻烦,后果将不堪设想。

    裴承毅会冒险吗?

    虽然印军与美军顾问没能统一意见,但是必须面对现实问题。

    鲁拉贾帕尼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让东部集团军群的第三集团军留在原地,不再按照作战计划进入孟加拉国。

    可以说,这是鲁拉贾帕尼做出的最正确的决断。

    不管38军与39军的目的如何,在此时派遣第三集团军进入孟加拉国,不但不会取得任何战果,还等于自投死路。

    对印军来说,当务之急不是打通前往东部地区的通道,而是堵住恒河平原上的缺口。

    照此目的,印军东部集团军群立即调整作战计划,第一集团军南方军团由攻转守,第二集团军加快北上的速度,第三集团军北面的4个师协助第一集团军作战。几乎同时,面向吉申根杰的印军全部由攻转守,摆出了与中**队对垒的态势。

    问题是,单纯的防御,肯定解决不了问题。

    什么都可以忽略,绝不能忽略裴承毅手里的3个空降军。

    以往的数场战争证明,只要中**队发起大纵深战略进攻,3支空降军就是所有对手的噩梦。

    除非印度将30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变成军事堡垒,不然再严密的防御阵地也挡不住中国空降军。要知道,空降军发起进攻的时候,不会依托地面交通线路,能够攻打运输机航程范围内的任何地点。

    从这个角度看,印军转入全面防御,反而更加被动。

    当然,印军指挥官不会忽略这个关键问题。

    在部署防御的时候,印军指挥官最重视的不是盘踞在吉申根杰的77军。甚至不是进入战场的38军与39军,而是随时可能参战的3支空降军。为此,印军总参谋部向美国五角大楼发出请求,希望借用美军的兵棋推演系统,对即将打响的战斗做一次全面推演,以此确定可能遭到空降兵打击的地点。

    不用印军发出请求,杜奇威就在做这件事情。

    毫无疑问,杜奇威最关注的也是裴承毅手里的3支空降军。

    在美国国防部长的记忆中,最无法忘记的就是半岛战争期间,由空降153旅夺取五老之后导致美军2个陆战师全军覆没的那场战役。2个美军陆战师都啃不下1个空降旅,3个空降军全体出动,印军还有什么希望?

    当然,此时非同往日。

    空降军再厉害,也有其弱点。

    别的不说,空降军对进攻的要求非常苛刻。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空降军不通过地面交通网络发起进攻,就得选择有机场、或者有开阔地可以进行空降的目标,绝不会选择无法进行空降或者机降作战的目标。

    另外,空降兵在着陆之后的战术机动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在突然袭击夺取阵地之后转为全面防御,等待支援部队。如此一来,前线指挥官往往用空降兵攻打战略目标,只有在作战力量高度富余的情况下。才会用空降兵攻打战术目标。

    结合这两个条件,就不难推断裴承毅使用空降军的方法了。

    印军调整战役部署的最大好处就是,为裴承毅提供了调整战役部署的时间。

    换句话说,在38军与39军进入战场后,双方都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开始为下一场恶战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