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四十七章 准点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  龙腾九天  第四十七章  准点

    鱼雷击中“圣雄甘地”号前大约30秒,张雪峰让军械长切断了鱼雷导线。

    不是连接在射向印度航母那些鱼雷上的导线,而是射向那4艘全电动攻击潜艇那些鱼雷上的导线。

    随后,张雪峰下达了重新装填鱼雷,而且是30型650毫米鱼雷的命令。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

    虽然只能通过被动声纳接受到的声响判断海面上空的战斗,但是对于经验丰富的潜艇艇长来说,足以确定战斗情况。

    如何使用声纳与充分利用声纳,是每个潜艇艇长必须掌握的技能。即便是出生声纳长的潜艇艇长,也得在晋升之后、正式接管某艘潜艇之前,返回潜艇学院,接受半年以上的专业培训,其中就包括对声纳的全面认识。虽然张雪峰在潜艇副长的位置上干了几十年,但是他也没能例外。成为“虎鲸”号的装配长之前,张雪峰就到潜艇学院深造了半年,重点学习与声纳有关的知识。

    当然,这种学习多半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

    随着技术进步,计算机能够.完成很多以往必须由人完成的工作。比如华剑锋担任“枪乌贼”号艇长时,声纳长的耳朵就比计算机灵敏得多,一名出色的声纳长,往往决定了潜艇的战斗力;等到华剑锋到“剑鱼”号上担任艇长时,声纳长的地位已经降低了许多,计算机的分析能力超过了声纳长的大脑;“海豚”级攻击潜艇服役时,声纳长更是成了维护声纳的“电工”,而不是用耳朵为潜艇导航的技能型军士;到“虎鲸”级攻击潜艇服役时,计算机不但取代了声纳长,还能做很多声纳长不能做的事情。利用噪音分析战场情况,就是只有计算机才能完成的工作之一。

    在此之前,肖靖波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

    张雪峰没有例外,因为潜艇在潜.航的时候,只能依靠声纳。

    计算机的分析结果让张雪峰.感到有点纳闷。先是空战,然后是导弹攻击。这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导弹攻击在空战结束后才到达,而不是随同空战同时进行。更让张雪峰感到纳闷的是,前面3轮导弹攻击的强度并不大,根本无法突破印度舰队的防空网。

    优秀的指挥官,绝不会被表象迷惑。

    第二轮导弹攻击结束的时候,张雪峰就下达了攻.击命令,让“虎鲸”号发射了鱼雷。

    因为军情局早就提供了印度海军从美国获得的“.班布里奇”级防空巡洋舰与“朱姆沃尔特”级防空驱逐舰的性能数据,甚至提供了2种战舰在执行舰队护航任务时的弹药配制情况(美国率先在战舰上采用通用垂直发射器,因此将根据任务配制弹药),所以张雪峰能够轻松的算出印度舰队在前3轮防空作战中消耗的防空导弹,特别是区域防空导弹。有了这个数据,张雪峰就能判断出印度东部舰队能否顶住第四轮攻击。

    顶不住的话,印度东部舰队就得使用强制电磁.干扰设备。

    这就是张雪峰一直在等待的机会。

    共和国海军在.日本战争后就做了实验,证明强制电磁干扰设备任何没有得到全频段电磁屏蔽保护的电子设备都有毁灭性的杀伤力。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共和国海军潜艇部队总结出了新的战术,即在敌人使用了强制电磁干扰设备之后用鱼雷进行攻击。早在2031年的海军联合演习中,潜艇部队就证明了该战术的有效性。

    当然,在共和国潜艇部队内部,这一战术算不上秘密。

    肖靖波考虑到了这一点,张雪峰也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只不过,两人选择的时机并不完全一样。肖靖波是在印度西部舰队使用了强制电磁干扰设备之后才发起攻击,而张雪峰选择在此之前发起攻击。

    更重要的是,张雪峰的攻击手段更加独特。

    射向3艘印度航母的不是装在鱼雷发射管里的650毫米重型鱼雷,因为张雪峰更加重视来自海面下的威胁,所以早就为鱼雷发射管装上了533毫米反潜鱼雷。攻击的时候,他使用的是安装在弹药发射器内的533毫米反舰鱼雷。因为弹药发射器不具备线导能力,所以他向每艘航母发射了4条鱼雷,总共发射了12条鱼雷。随后,他用装在鱼雷发射管内的4条533毫米反潜鱼雷攻击了那4艘全电动潜艇。因为“圣雄甘地”号距离“虎鲸”号最近,所以射出的鱼雷最先命中印度东部舰队旗舰。

    从此可以看出,张雪峰更加了解“虎鲸”级攻击潜艇的战斗力。

    如果按照传统攻击方式,在确保本艇安全的情况下,应该首先攻击敌人的潜艇,装填之后再攻击航母。显然,这并没有把“虎鲸”级潜艇的战斗力发挥到极限,或者说没有充分利用弹药发射器。

    作为额外武器,弹药发射器的最大用途就是增强潜艇攻击多目标的能力。

    攻击前,只需要为弹药发射器内的鱼雷或者导弹输入火控数据,不需要潜艇控制鱼雷与导弹,从而可以使潜艇用更加有把握的方式攻击更具威胁的目标。

    当然,这也不能说肖靖波不了解“虎鲸”级的作战能力。

    因为采用自导攻击方式,所以由弹药发射器发射的鱼雷很容易受到干扰,命中率绝对比不上从鱼雷发射管发射的线导鱼雷。如此一来,像肖靖波这样的艇长,更乐意用装在弹药发射器内的鱼雷扩大战果,而不是将其当作主要武器。实际上,张雪峰也有这样的打算,只是以“虎鲸”号所处的情况,他必须在干掉4艘全电动潜艇的同时,重创印度东部舰队里的3艘航母,因为他并不知道有几轮导弹攻击。

    灵活使用手里的打击力量,算得上是张雪峰最突出的个人能力。

    攻击结果比他料想的好得多,印度东部舰队专注于防空,而且在反舰导弹逼近的情况下,3艘航母都没有注意到来自海面下的威胁。射出去的12条533毫米反舰鱼雷至少命中了9条。

    更重要的是,攻击4艘全电动潜艇的4条533毫米反潜鱼雷的命中率。

    等了大约2分钟,“虎鲸”号上的官兵听到了从艇外传来的4次沉闷爆炸声。

    虽然张雪峰有足够的把握断定4条反潜鱼雷命中了目标,但是在火控计算机分析出爆炸声的性质之后,他才松了口气。

    印度从美国采购的全电动潜艇的性能并不差,只是共和国的反潜鱼雷的性能也不差。

    针对全电动潜艇迅速普及(主要推动者不是美国,而是共和国,因为共和国早就把全电动潜艇推入了国际市场),共和国海军投入巨额资金研制先进反潜鱼雷。与潜艇一样,反潜鱼雷也走上了全电动化,首先采用仿生物降噪技术、磁流体推进技术等可以大幅度降低鱼雷自身噪音的先进技术,从而使鱼雷的性能始终走在潜艇的前面。当然,按照共和国的一贯做法,应用了大量先进技术的先进反潜鱼雷首先装备共和国海军,在下一代先进鱼雷问世之后,才会推向国际市场。

    4条鱼雷攻击4艘潜艇,全部命中!

    更关键的是,3艘携带了强制电磁干扰装置的印度航母均被鱼雷重创。

    虽然莫洛万在最后关头启动了强制电磁干扰装置,让第四批反舰导弹全部坠海,但是在航母首创的情况下,印度东部舰队再也无法对付接踵而至的第五批反舰导弹。

    5点25分,第五波攻击机群到达。

    12架j与24架j-17b总共向印度东部舰队发射了192枚反舰导弹。

    虽然数量少了一点,但是对已经失去防御能力的印度东部舰队来说,绝对能够构成毁灭性的打击。

    5点28分,第一枚反舰导弹击中“圣雄甘地”号。

    虽然3艘航母均被鱼雷重创,但是在此之前,指挥攻击机群的预警机确定3艘航母还没有丧失作战能力,所以让攻击机群首先集中力量攻击3艘航母,没有分散力量对付护航战舰。按照杨晋杰的命令,只有在干掉3艘航母之后,才能对付护航战舰。道理很简单,打掉了航母,护航战舰也就成了摆设。

    此时,“虎鲸”号已经完成鱼雷装填作业。

    张雪峰可不想错过最好的机会,立即用6条650毫米重型鱼雷攻击了3艘超级航母。

    遭到鱼雷与导弹的双重打击,就算号称“永不沉没”的“尼米兹”级超级航母也不可能浮在海面上。按照设计时的指标,“尼米兹”级航母能够承受24枚反舰导弹、或者12条重型鱼雷的攻击。问题是,“尼米兹”级航母设计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出现速度为10马赫的反舰导弹,以及装药威力为1.5吨tnt当量的重型鱼雷,其设计指标针对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反舰导弹与重型鱼雷。如果按照共和国海军使用的反舰导弹与重型鱼雷计算,“尼米兹”级航母的扛打击能力最多为6枚导弹与3条鱼雷。

    6条重型鱼雷分别命中3艘航母。

    打到这个时候,3艘“尼米兹”级航母战沉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排水量近10万吨的超级战舰来说,沉没肯定是个比较长的过程。

    也就在这个时候,第六轮,也就是最后一轮导弹攻击到达。

    显然,共和国舰队攻击机群最缺少的就是时间。

    为了前往泰国湾与加油机会合,攻击机群不可能在战场上空逗留,等到3艘超级航母沉没后再用导弹攻击护航战舰。因为战斗节奏太快,杨晋杰来不及调整战术,甚至没有在第六轮攻击之前搞清楚情况,所以第六轮导弹攻击仍然瞄准了3艘即将沉没的航母。

    此时,张雪峰已经发现了问题。

    所有打击力量都对准了航母,没有任何力量对付护航战舰。

    完成再装填的时候,张雪峰决定攻击护航战舰。抢战果是一回事,扩大战果是另外一回事。

    只是,潜艇的反应速度远不如空中的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