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三十六章 将帅离心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国策最新章节!

    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三十六章  将帅离心

    7月30日21点30分,距离“蜥鲸”号大约180千米处。

    “维拉特”号航母上,托马斯.怀德特上将正在耐心听参谋讨论作战行动。

    作为西部舰队司令,率领西部舰队执行作战任务是怀德特上将的本职工作,只是与大部分跟他有类似经历的印度海军将领一样,怀德特从一开始就反对与中国开战,更反对与中国海军决战。虽然怀德特等人有非常鲜明的理由,比如中国舰队更加强大、中国的潜艇更加先进、中国的战略航空兵极具威胁等等,但是怀德特反对与中国开战、与中国海军决战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印度海军的利益斗争。

    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印度海军全军覆没,面临艰难的重建工作。

    之前在印度海军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俄派”随“维克拉玛蒂亚”号(前苏联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航母一同“覆灭”,取而代之的是“美派”与“欧派”。

    接下来的15年间,“美派”与“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

    在此期间,“欧派”的代表正是费尔南德斯这类前往英国学习深造的将领,随着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编号001的“维克拉玛蒂亚”号与编号002的“维克兰特”号)、及配套的护航战舰(包括4艘45型防空驱逐舰、4艘46级防空驱逐舰、6艘24级远洋护卫舰与6艘25级多用途护卫舰)在印度海军中安家落户,“英国原教旨海军流派”盛极一时,绝大部分印度海军军人都信奉“英国模式”。

    与之成对比的是“欧洲大陆海军思想”的悄然壮大。

    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海.军流派能在印度海军中生根发芽,与印度从这些国家采购的海军装备不无关系。在英国无法建造性能先进的常规潜艇(英国的核潜艇技术都源自美国)、两栖战舰、多用途驱逐舰(46型为多用途驱逐舰,只是防空性能更为突出)、先进护卫舰(25型护卫舰的性能在21世纪20年代只算得上是中等水平),美国的全电动潜艇迟迟不能服役、不肯向印度出售先进战舰(20年代,印度曾经向美国提出购买cg21、ddg1000等大型水面战舰,均被美国国会否决)的情况下,印度海军不得不从其他有能力生产先进战舰的国家采购武器装备,包括法国与德国的常规潜艇、德国的多用途护卫舰(127级,满载排水量近7000吨,已经达到多用途驱逐舰的标准)、法德意联合研制的多用途驱逐舰(由“欧洲联合驱逐舰”项目发展而来)。

    与自行研制战舰相比,从外界购.买战舰肯定会“引进”海军思想。

    战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单件”武器,哪怕是排水量仅2000多吨的近海护卫舰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立项、设计、研制、建造、到最终服役,跨度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除了极个别的专门针对外销的战舰之外,有能力研制战舰的国家都会根据自身的防务需求确定战舰的技术与战术指标,而不会针对别的国家。即便是专门用来外销的战舰,也会针对普遍客户的需要,而不会针对某个特殊的客户。

    问题就在这里。

    战舰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作战能力从防空、制海到.反潜,总得有所侧重,没有任何一种战舰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比如美国海军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就在强调对地打击能力的同时确保防空,对反潜的要求不是很高;共和国的“秦岭”级巡洋舰则在确保防空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地打击能力,仍然不太重视反潜;德国的127级护卫舰则格外重视反潜,只要求有限的防空与制海能力。

    水面战舰如此,潜艇也是如此,特别是常规动力潜.艇。

    不管是法国的还是德国的常规潜艇,都强调制.海能力,而没有强调反潜能力。共和国的常规潜艇(全电动潜艇)则在确保反潜能力的同时要求具备制海能力。

    不同的设计指标,决定了不同的海军思想。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与“秦岭”级巡洋舰之所以重视对地打击能力,是因为美国海军与共和国海军都重视在远离本土的地区单独执行作战任务,法德等国的战舰重视反潜能力,与其重视近海防御能力有直接关系。

    印度从不同的国家引进战舰,必然导致海军思想混乱不堪。

    就从其购买的欧洲国家的战舰来看,都产生了严重的思想冲突。

    英国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地,虽然大部分地区都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英国与阿根廷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争端并未得到解决,而勘探结果表明,马岛附近海域不但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有非常罕见的海底稀有矿场,其经济总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英国海军的建军目标是一支精小强悍、能够独立打赢中等规模海战的舰队。为此,英国海军不但为“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配备了电磁弹射器,使其成为能够搭载常规起降战斗机与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中型航母;还格外重视核潜艇(混合动力潜艇),不太重视常规潜艇;大型水面战舰也格外注重防空与反潜能力,对制海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法国、德国、意大利都属于大陆型国家。虽然法国也拥有广大的海外领地,但是法国与其他国家没有领海领土争端。德国海军与意大利海军更是局限在欧洲附近海域活动,没有前出远洋的压力。如此一来,法德意的战舰更加重视近海作战能力,也就是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执行反潜任务与制海任务的能力。比如法国的“密特朗”号航母就没有像“戴高乐”号那样采用核动力与弹射器,而是发展成了一种具有强大两栖作战能力的多用途海上作战平台。潜艇方面,除了法国为了维护其核大国的地位、拥有核潜艇(混合动力潜艇)之外,德国与意大利都只有常规潜艇。

    到底是走向远洋,还是留在近海,印度海军根本没有搞清楚头绪。

    以费尔南德斯为代表的“英派”将领坚持认为印度海军必须走向远洋,为印度称霸印度洋披荆斩棘。以怀德特为代表的“陆派”将领则认为印度海军应该留在近海,以本土防卫为首要任务。

    谁都知道,藏在“意识斗争”后面的是“利益纷争”。

    费尔南德斯在英国学习深造,而怀德特却在德国学习深造。按照外界传闻,怀德特与德国国防部、hwd公司、不莱梅造船厂、顿巴斯钢铁集团(德国最大的造船集团与舰船专用钢材生产集团)有密切关系。至于费尔南德斯与英国的关系,白痴都知道非同一般;当年费尔南德斯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的时候,不但得到了英国国防大臣的接见,还与当时的英国王子(2027年成为英国国王)是同班同学。

    不管怎么说,不同的海军思想,让印度海军在发展道路上摇摆不定。

    日本战争后,局势出现转变。美国为了牵制中国,开始拉拢印度,不但答应向印度出售包括“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在内的大型水面战舰,还同意为印度提供全电动潜艇,甚至答应帮助印度建造大型航母。

    一时之间,“美派”成为了“英派”与“陆派”的死对头。

    也就在这个时候,印度海军内部势力发生转变,“英派”的部分将领投靠“美派”,另外部分将领则加入“陆派”,形成了“欧派”,两派将领中起带头作用的仍然是费尔南德斯与怀德特。

    争夺印度海军参谋长(相当于以前的海军司令)时,怀德特败下阵来。

    投靠“美派”、并且成为“美派”领头羊的费尔南德斯顺利坐上海军参谋长的宝座。后来印度海军从美国“采购”3艘封存的“尼米兹”级航母、20多艘大型水面战舰、全电动攻击潜艇、f-46i舰载战斗机、ev-22c倾斜旋转翼预警机、sv-22c反潜巡逻机、0ci远程反潜巡逻机等重大项目,均由费尔南德斯一手操办。

    作为斗争的失败者,怀德特失魂落魄,被派往西部舰队。

    这次变局来得太快,对印度海军的冲击也很大。

    虽然联合了部分“英派”将领,但是“欧派”仍然被压得死死的。在“美派”的影响下,印度海军迅速走上了“远洋之路”。

    当然,欧洲国家也损失惨重。

    随着美国提高对印军售级别,原先在印度很吃香的欧洲军火成了滞销货。以德国的常规潜艇来说,印度原本在2025年与德国签订了一份订购4艘与意向购买8艘232级aip常规潜艇的大宗合同,结果在美国愿意出售全电动攻击潜艇之后,印度海军取消了8艘意向订单,致使德国造船厂损失近百亿欧元。

    在众多的欧洲国家中,唯一笑得出来的就只有英国了。

    随着南大西洋的威胁加重,英国海军急需作战能力更加强大的大型航母(当时英国的mi5获得消息,认为阿根廷正努力在2035年之前建造或者购买1艘大型航母,打造南美洲最强大的舰队),也就得淘汰已显落后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结果在费尔南德斯的大力支持下,印度海军不但购买了一艘“过剩航母”,还拿出了不菲的价格,让英国海军从中狠赚了一笔。

    怀德特很失落,也很悲观。

    除了利益斗争之外,作为海军军人,怀德特非常清楚,印度海军这种“拔苗助长”的发展方式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海军的建设周期在各大军种中最长,人员培训难度最大,没有任何一支海军能在一夜之间称霸全球。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一支强大的海军需要至少50年的发展周期,而一支能够称霸全球的海军则需要至少100年的发展周期。历史上,不管是昔日的英国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海军,还是现在的中国海军,都经历了50到100年的发展时间,才拥有了藐视敌人的实力。

    从第四次印巴战争到2035年,仅仅只有20年。

    20年,最多两代海军人,印度海军有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走向远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