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历史之战

姜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混迹三国最新章节!

    “禀司空,典军校尉已押到。”帐外,兵卒毕恭毕敬的禀道。曹操掌着灯,盯视铺在桌案上的地图,像是完全没有听到帐外的声音。隔了半晌,兵卒又开口道:“禀司空,典军校尉……啊,典军校尉,你不能进……”

    话声中,帐帘一挑,夏侯渊昂首走了进帐。此时铁兜鏊已摘下,双手缚在身后,双唇紧抿,神色极是桀骜。铠甲碰撞声中,数个亲卫跟着奔了进帐,伸手便来扭夏侯渊。夏侯渊并没有反抗,任凭几个亲卫将手臂和臂膀捉住,脚下却像钉入帐中的泥土中,任几个亲卫拖拽,却是纹丝不动,冲着曹操叫道:“孟德,我仗是打输了,你用军法处置,我不会有一句怨言,但你摘了我的军职,贬我回许县,我……我说什么都不能答应。”

    曹操终于抬起眼皮,瞪视夏侯渊,道:“不答应?那你准备如何做?”夏侯渊气势原本极盛,被曹操这般瞪视,气势顿时弱了下去,嗵的一声跪倒,哽咽道:“孟德,你再给我些兵,灭不了小贼,我……这条命不要了也罢。”

    “蓬”的一声,曹操拍案而起,大怒道:“夏侯妙才,你这条命几时是你的了?你这条命是大汉的,是大汉天子的。你这条命精贵的很,别说你决定不了,我也决定不了。一个大男人,哭哭啼啼,算什么样子。给我起来,滚回许县去。”

    夏侯渊俯身扑倒,几乎是泣不成声,“孟德,被围在岐山的日子,你完全不晓得。那些日子,粮食吃完了,开始吃草根,草根吃完了,开始挖泥吃。一些兵卒饿得受不住,自杀了,留下的身子,便被当成了肉干……只我一合眼,那些兵卒抢吃同袍血肉的场景就出现在眼前……每晚,那些被同袍吃了血肉的兵卒都会来找我,要我替他们报仇。孟德,我成晚成晚夜不能寐,他们在问我,为什么我还没有替他们报仇?我与小贼之仇,倾东海之水也洗刷不尽。这仇,也只有流尽小贼之血才能洗刷。孟德,从小到大,我没求过你什么,但这次,我求你,算我求你,我要杀了小贼,为那些同僚报仇。孟德……”

    曹操长叹一声,转过桌案来到夏侯渊身前,左手搭在夏侯渊的左肩上,柔声道:“妙才,起来吧。我答应为你和你的部下报仇,但怎么报……”顿了顿,“我们已经将他从凉州逼到冀州,他现在是无根之木,无水之萍,譬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但狗入穷巷,其势更凶。因此,如何围剿小贼,更需从长计议,操之过急,反受其害。这次你不顾一切追了过去,不知害得我有多担心,急忙派了子和(曹纯)、子丹(曹真)、叔龙(何夔)领着虎豹骑去追你。我听他们说了,不是他们把你绑回来,你是说什么也不回来了。”

    夏侯渊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曹操摆了摆手,截住他的话,继续说道:“有些仇,要亲自动手报,有些仇,却也不必亲自动手。你先回许县,河北之战形势微妙,你复仇心切,一再乱我部署,再留在河北,那就不是帮忙,而是添乱。”接着抚了抚夏侯渊受伤的右手肩胛,“回去好好养伤,若能活捉吴晨,我便将他交予你处置。不能活捉,也会将他的首级交予你处置。安心回许县吧。”

    夏侯渊知此时再说什么也不能让曹操改变主意,长叹一声,向曹操叩首一拜,起身挑帘而去。

    曹操望着夏侯渊的背影,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将是和他最后一次见面,今后再也不能相见了。这感觉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曹操几乎潸然泪下,张口想将他唤回,但帐帘垂下,将夏侯渊的身影与完全隔开。曹操伸手掀开帐帘,正要张口唤住夏侯渊,便在这时,一处灯火快速从后营移来,当先的正是曹真。

    望见曹操,曹真先叫了起来,“明公,来了,袁尚来了。”

    曹操精神一振,急忙迎了上前,道:“消息属实?”曹真连连点头,“属实,我部下斥候在西山望见袁尚扎营……”话音未落,一骑快马狂奔过来,到中军前帐,马上骑士纵身跳下,快步奔到曹操身前五丈处单膝跪地,禀道:“禀司空,东山烽火传来旗令,有一支人马溯漳水向我中军逼近。”

    曹操向前走了几步,避开中军大帐的帐沿,向东北方向望去,但见点点烽火沿着隆虑山山崖亮起,由远及近,渐次延向邺城。只看这烽火亮起的速度,便知敌军迫近的速度极快。

    曹操哈哈大笑:“袁尚小儿,你从大路来,我念你破围心切,尚惧你三分,你从小路来,便知你色厉内荏,今番我必取冀州。”

    ※※※

    午夜,吴晨立在釜山上,向东南眺望。

    釜山在邯郸与武安(堰城)的交接处。太行山支脉甘丹山从西南蜿蜒向东北,南段分叉为邯山和鼓山,邯山斜向北绵延十余里即没入平原,少昊氏帝挚四叔之一的玄冥修部苗裔皋陶在此筑城,史称邯郸,郸者,尽也,即邯山在此到头。鼓山则斜向东北,绵延二十余里地后,北段釜山隆起,继续向东北而去。滏水、潳河便在北段的釜山汇聚而出,与从沮山流出的漳水共同冲击出漳邺平原。

    与寥廓的河北平原其它地方相比,釜山距离邺城最近,地势却高出甚多,极目望去,滏水、漳水、潳河就如晶莹的玉带,蜿蜒缠绕在大地上。星布在漳邺平原的密林,这时已低矮如一处处蓬起的草丛。

    即便如此,仍是望不见邺城的动静。

    东南面的地平线上,漆黑一片。

    身旁的战马似乎也感受到此刻吴晨焦急的心绪,在一旁不住地喷打着响鼻。

    吴晨探手抚在马颈上,缓缓梳理马鬃,也借此放松自己。

    曾经的历史上,袁尚在距离邺城十七里的西山扎寨,并遣前锋溯漳水而上,意图偷袭围困邺城的曹操主营。曹操将计就计,迎头痛击袁尚前锋,并顺势将溃败的袁军赶往西山营寨,一鼓作气击溃袁尚主力。袁尚渡过漳水、沿路聚集败军时,在滏水口被高歌猛进的曹军追到,袁尚大败逃遁。

    此战是绵延数年的冀州之战的决定性战役,至此,雄霸河北十数年的袁氏销声匿迹,曹操芟除群雄、统一北方之势成形。

    此时的历史会因为有了自己,而与彼时的历史不同么?

    吴晨心里没有底。

    便在这时,一旁的田纯说道:“来了。”

    但见东南面的地平线上,火光星星点点涌现而出。滏水河岸,一点星火几乎同时亮起。

    吴晨精神一振。

    袁尚并不傻,选择了邺城与堰城(武安)之间最短的距离。

    袁尚在寻求可资安全逃跑的路。

    若袁尚没有选择这段路,吴晨会毫不犹豫转身而去。但袁尚选了这条路,显然冯孚从剡城追来,对袁尚仍是有影响的。

    袁尚知道吴晨已从剡城退往了堰城,所以选择了这条路,希望吴晨能有所作为。

    战胜的机会又多了几分。

    吴晨撮唇发出第一条军令,同时,牵着战马向山下缓缓而行。

    釜山而下,几乎都是平地,阔叶林森罗密布。吴晨吹哨发出第二条军令,釜山最高峰上,三面铜镜映射星光照向平野。

    倘若用火光传递讯号,曹操一定会发现,而用铜镜,则因角度不同,只有吴晨这一伏击军队看得到。

    三面铜镜,不断映射着袁军溃逃的路线。吴晨不时发出哨声,按照铜镜的指示不断调整行进的路径。此时平野垂阔,漫天星斗,也为吴晨通过铜镜指挥大军缔造了绝佳的机会。

    天时地利都已齐备,若还是战败,吴晨无话可说。

    大军穿过茂密的阔叶林,来到一处山丘。

    漳邺平原并非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地,其间丘陵起伏,在平地上形成一个个制高点。若不知袁尚渡漳处,这处山丘便一无是处,但有了釜山上三面铜镜指路,此处的丘陵正是袁军向滏水退却路线上的最佳制高点。

    吴晨率军悄悄爬上丘陵,极目望去,袁军先锋已在一里远外强渡漳水。

    袁军显然没有准备,乱糟糟一团盘在漳水南岸,后方既没有强弩营压阵,前方也无工兵营搭建浮桥,近万人聚在北岸,有的泅水而渡,有的直接冲到河水中,被湍急的河流狂冲而下。直到袁尚的大纛认旗到达,袁军渡河的混乱局面才稍稍改观,只见火把光从两翼向漳水延伸而出,中军则向北突出,成偃月型护住渡河的缺口。

    但从吴晨这个角度来看,中间的偃月突出的太晚,几乎便在偃月阵成型的刹那,从平野涌出的曹军已突入阵内,使原本用来护住渡河河口的阵型没起到丝毫作用便告失效。而这突击的一点也随着曹军深入,水波纹般向两翼不断扩散,袁军阵脚动荡,原本已团簇成形的军阵,向东、西、北三个方向不断散开。

    田纯在身后叫道:“使君,再不出兵,大将军……”吴晨猛地举起手,止住田纯的声音。

    若依历史推断,袁尚必然会渡过漳水到达滏水北岸。若此时历史演变,袁尚来不及渡漳就被曹军歼灭,吴晨只会领着安定兵卒有多远逃多远,再不过问河北之事。

    漫天星光下,袁尚的大纛认旗出现在漳水河面上,在点点浮火间不断冲向北岸。

    猛然间一支火箭掠过夜空正中旗面,大纛顿时烧了起来。这面认旗一失,袁尚势将更难收拢溃散的袁军。便在吴晨暗暗焦急之时,袁军中军认旗猛地垂下,在漳水中扑灭火苗,这才重新举了起来。

    经此一烧一浸,绣着“袁”字的中军大纛卷缩起来,完全淹没在混乱的战场中。身旁的恒纪失声恸哭:“使君,认旗完了……”

    吴晨仍是举手将他的话压下。

    袁尚的认旗完了,袁军已一败涂地。但曹操的认旗还在,吴晨在等曹操的认旗渡河。

    从丘陵处向河北岸望去,曹军势如破竹,从契入袁军中军的连接点直切向渡河点,盘踞在河岸的万余点火光,如狂风中篝火的余烬,向四周狂散而去。

    混杂在安定军中的河北将领,很多都曾参加过对公孙瓒的界桥、易京,及剿灭黄巾的于毒、张燕等大战,此情此景,无不痛哭出声。

    袁军完了,叱咤河北十数年的袁军经此一役将彻底消失。

    此情此景,也令吴晨懊恼不已。若在剡城多留两日,肯定便能和袁尚见上面。只要说服袁尚,由自己重新谋划部署,今日袁军的惨败或能避免。但如此一来,邯郸、堰城这两处要地便也拿不到手中。吴晨暗暗自嘲,鱼与熊掌不能得兼,说的或许就是这种情况吧。

    身旁的黄忠沉声道:“使君,袁军完了,我们还要等下去么?”

    若此时埋伏的是在漳水南岸,曹军侧翼将完全暴露在安定铁骑之下,吴晨一定毫不犹豫下令破袭。要命的便是,吴晨在部署时考虑到安定兵卒连日奔波,马力、体力都不在巅峰状态,因此将伏击处摆在了漳水南岸,待曹军强渡漳水后再行破击,这样胜算更大。只是没想到袁军早已是强弩之末,大纛认旗一失,便四散逃窜,此时即便孙武重生、白起再世,面对兵败如山倒的袁军恐怕也不敢暴露伏军所在,否则不但伏击不了曹操,但只溃乱的袁军便能将伏军冲散,两拨人混成一拨人,成为曹军追逐的战利品。

    这些念头只在电光火石间闪过,吴晨回过头,正要让身后的任晓传令,将滏水河岸的柴火点燃时,但见火光一闪,一簇火光已从滏水南岸摇曳而起,跟着一簇簇火把光在滏水南岸的密林渐次点亮。

    吴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旋即欣喜若狂。战机抓得如此精准,不用问,一定是随赢天在滏水河岸埋伏的诸葛亮。

    选择在漳水南岸伏击时,吴晨并不是没有考虑过伏击不成功后的退路,因此预先让赢天在滏水南岸埋下第二支伏兵。这样,从滏水南岸向北岸退却时,即便不能像邺城之战时用假洪水惊走曹军,也至少能焚烧密林,封堵住曹军追击路线。

    单将赢天留下,吴晨仍觉得有些不靠谱,所以拜请诸葛亮监军。诸葛亮虽然没点头接令,但也没开口拒绝,不想竟成了此次大战的转机。

    原本在漳水北岸已近乎绝望的袁军,望见远处火光腾起,火光下的大纛认旗,似乎既不是曹军也不是袁军,都有些错愕。便在这时,也不知谁在人群中先喊了一声,“是吴字,是西凉吴晨的大军到了,我们有救啦,我们有救啦。”

    从绝望到腾起希望,便只在这一刹那间,原本已向四周旷野散开的火光,便如突然转了风向,齐齐转向漳水,汇成一片光流,向滏水南岸的火光狂涌过去,掠过漳水,奔入滏漳平原。

    此时滏漳平原上无风,但随着袁军败退,血腥气、人喊马嘶声却将大战的惨烈悄悄弥散在平原上,无远弗届。

    身旁的战马似乎也感染到了这惨烈的氛围,马鬃似乎无风自飘起来。吴晨一面用手轻抚马鬃,一面双目瞬也不瞬的盯着袁军渡河口。

    曹军的先锋部队从渡河口突入,先是百来人,再是千余人。吴晨翻身跨上战马,先将一支箭从箭壶中取出,衔在嘴上,再取出四支箭夹在手中,跟着将挂在马鞍旁的长矛取下,缓缓举起。身后安定兵士和河北兵卒纷纷上马,只待吴晨长矛挥下,便向曹军侧翼冲击。猛听得“咚咚咚”一阵急促的鼓声从漳水北岸响起,奔上南岸的千余曹军呆了一呆,放过溃逃的袁军,向缓坡这边奔了过来。

    吴晨对曹操的小心谨慎暗自叹服。向身后招手,任晓、马成为首的左翼一千战骑从缓坡奔下,取从漳水河岸斜向东北方向的曲线路径奔出,长弓骤响中,奔在最前的数十名曹军已被弓箭射中面门,猝然倒地。剩余的曹军仍想向缓坡冲来,却被任晓、马成等人从远处不断用弓箭向北牵引,冲到距离缓坡不到一百步时,已全军覆没。

    一里外的袁军仍亡命向北逃窜,浑然不知身后的追兵已悄悄被安定骑兵全部歼灭。而此时,第二波上岸的五百余曹军也向缓坡冲了过来,吴晨挥手,黄忠、恒纪领着右翼千余骑取从平原向漳水河岸斜向东南方向的曲线奔出,长弓弓弦弹响,这五百余曹军也悄无声息尽数被钉死在地上。

    此时曹军已团聚在漳水北岸,兵卒手中的火把摇曳如海,光芒几乎把半边天空都照亮了。而吴晨这边始终沉住气,未点一支火把。漳水北岸火光冲天,南岸则一片幽暗,随着袁军不断远去,就像是完全沉寂下来。在光明与黑暗间,漳水缓缓流淌。

    也不知隔了多久,像是曹操终于明白吴晨在河岸这边以逸待劳,再派遣曹军渡河追击只会增加曹军伤亡,曹军前军变后军,后军变前军,离开漳水,向邺城方向缓缓退去。

    直到火把光完全退出东南面的地平线,吴晨才探手摘下头上的铁兜鏊。直到这时也才发觉背脊一片冰凉,铠甲下的内衣早已被汗水浸透了。

    身后的兵卒这时也摘下兜鏊,相互张望,都难以掩饰眼中的欣喜和欢悦。此战虽然未能引诱曹军追入漳滏平原、一举击破曹军主力,但总算是救下了万余河北兵卒,这一战即便不算赢,至少也不应算输。在交锋中正面首次逼退曹操中军,而且全军毫发无伤,这对于数年来对曹军中军鲜有胜绩的河北兵卒来说,当真便如在梦中一般,若此时不是还在战马上,还要保持战斗阵型,这些兵卒早就会忍不住互相扶持着蹦跳起来、欢唱起来。

    而吴晨心中却隐隐发愁。曹军势力强大,只从昨晚的火把光便知曹军当真不愧被称为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而曹操领军之能,吴晨也是心服口服。

    河北之战不好打。

    这次保下了袁尚和他手下的万余兵卒,算是撼动了历史的轨道了么?

    吴晨心中依然没底。

    ※※※

    作者按:马周这个角色,不希望变成《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样的“多智近妖”,同时笔力不足,也难以驾驭出那么一个角色来。但他会是一个很好玩的人,至少我会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很好玩的人。

    作为主角,总有让人心情沉重的诸多因素,因此书中不能缺少这些特点鲜明,又不需要背负太多东西的人来点缀。此外,马周的确是吴晨中后期的主要谋士,对比吴晨的高大上,就要来点低俗狠的人补充。光明与黑暗总是相生相伴的。希望这个剧透,有心人可以假装没看到,balabala~~~~。

    还有书友说断更的事,我保证,这次更新会把第三卷《雍州风云》更完,时限,当然是努力在15年年底前啦(大约还有两三百章的样子)。目前还一周一章的更新,但偶尔还是会一周几章更新的,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一些老书友的生日,会加更滴。

    还有些书友问:“我看你都在写河北的事,早就该换成第四卷《河北XX》了吧,怎么感觉还是《雍州风云》呢?”

    这个问题很刁钻啊,因为当时没想到《雍州风云》会写这么长,河北之战会拖这么久,但既然这么写了,就暂时这么看吧,等全写完了,整理的时候再重新划分卷。以上!

    ※※※

    作者按:管理书评的帐号“如果帅是罪,我已最大恶极”用户名和密码都忘记了,现在书评已完全管理不了了,见谅。希望置顶的、希望能推荐的,请自顶,我已完全无能为力。

    看了最近的书评,对于杜畿的猜测与我之前的构思不完全相同。杜畿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没有把他比作蒋干,倒是很想将他比作当代的某些专家学者,尽出馊主意,但你怪他吧,他只负责出主意,采纳主意的却还是你。

    对于他到陇右的这个桥段,原本是采用了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曲线救国的故事(应该是安史之乱,唐朝一个将领的故事,但构思这一桥段的时间已经有点远了,忘记了实际的人名,有知道的请告知)。即,杜畿开始出的主意,对成校尉来说,是能让他欣然采纳的——成校尉原本不想去送粮,所以杜畿出主意让他不送粮,成校尉是兴高采烈采纳的。而之前成校尉是非常希望有人能向成宜告密,让成宜责罚他而不让他去送粮,所以才派人一直或明或暗的保送杜畿到了自家的营帐,并在杜畿责问时,自己假装说出在喝酒。杜畿也正是看到这点,所以才大明大放的出馊主意,而使自己有了去陇右的机会。

    泼尹默酒,则是化自安史之乱的故事。原本的剧情应该是第一天迫使敌方军师不好反对,第二天临去前又假装酒醉泼了敌方军师一身酒,而使敌方军师向敌方统帅提议反对的效力弱化,最终使押送粮草之行成行。

    限于杜畿不是吴、曹、刘、孙、周等重要角色,压缩了篇幅,使这个人物塑造的有些走样。杜畿经常给敌对的势力出馊主意,这是在三国志中明文有载的。杜畿不单在天水给成校尉出馊主意,而且到了陇西,也给王乐出馊主意,终于导致羌氐大乱。因此《风起陇西》这章是陇西之乱的伏笔,以此说明杜畿出馊主意的能力,但限于笔力,未能体现出杜畿这一特征,惶恐,见谅。此外,也对揣摩剧情走向的书友说声抱歉,透漏剧情了,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