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义演卷第四十

清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四库书小说网 www.sikushu.net,最快更新瑜伽师地论义演最新章节!

    (计四十四纸)史

    觉山明教院沙门 澄净 述

    论摄事颂曰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一。

    论如是已说至我今当说。

    演曰四释菩提分法择文中分二一结前生后二依生正释此初也。

    论揔嗢柁至证净为后。

    演曰二依生正释文中分二一释揔颂二释别颂此初也揔颂有十一念住二正断三神足四根五力六觉七道八息念九学十证净正断神足二合为一故于别颂即成九假。

    论别嗢柁南至超二染为后。

    演曰二释别颂文中分九一有四颂释揔中第一念住二有半颂释揔中第二正断第三神足三有一颂释揔中第四根四有一颂释揔中第五力五有一颂释揔中第六觉六有一颂释揔中第七道七有一颂释揔中第八息念八有一颂释揔中第九学九有一颂释揔中第十证净初中分四一释第一颂二释第二颂三释第三颂四释第四颂初中分二一以颂揔列二长行别释此初也。

    论依四念住至一切皆空。

    演曰二长行别释文中分八一释沙门二释沙门义三释喜乐四释一切法五释梵行六释数取趣七释超八释二染初中分二一揔标二别释此初也。

    论云何名为四种因缘。

    演曰二别释文中分二一揔二别初中分二一释四种因缘二释内法沙门等初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一者依止至不同品类故。

    演曰二释。

    论云何名为内法沙门。

    演曰二释内法沙门等文中分三一释内法沙门二释内法道三释内法究竟初中分三一徴二释三指此初也。

    论谓诸沙门略有四种。

    演曰二释文中分二一标二释此初也。

    论一者胜道至污道沙门。

    演曰二释。

    论是四沙门至已辩其相。

    演曰三指如二十九说。

    论内法道者云何为道。

    演曰二释内法道文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八支圣至究竟者。

    演曰二释。

    论云何究竟。

    演曰三释内法究竟文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断诸取至无复相续。

    演曰二释。

    论云何名为至得四证智。

    演曰二别文中分四一释依止四处得四证智二释解脱四种随烦??三释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四释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初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申二问也。

    论谓四处者至有随行处。

    演曰二释文中分二一释依止四处二释得四证智此初也四处者一三结永断得初果稣息处二既证初果得至无退堕法势力处三既无退堕得至决定趣求菩提种类处四初果圣人极多生者人天七反方证应果少者二生一生及不经生亦能证也此四中前一是灭谛后三是道谛于灭谛中得法戒二种证净于道谛中兼得佛僧谓于尔时兼于成佛诸无学法是道谛摄缘彼起信名佛证净成声闻僧学无学法亦道谛摄缘彼起信名僧证净故俱舍颂云。

    证净有四种 谓佛法僧戒 见三得法戒 见道兼佛僧

    法谓三谛全菩萨独觉道信戒二为体四皆唯无漏。

    论依此四处至得证净智。

    演曰二释得四证智。

    论云何名为至外随烦??。

    演曰二释解脱四种随烦??文中分四一徴二列三释四结此初也。

    论一者解脱至外随烦??。

    演曰二列。

    论当知此中至发起愚痴。

    演曰三释文中分四一释现法外随烦??二释后法外随烦??三释第三外随烦??四释第四外随烦??初中分二一释二结此初也。

    论如是名为至外随烦??。

    演曰二结。

    论彼由如是至积集增长。

    演曰二释后法外随烦??文中分二一释二结此初也。

    论如是名为至外随烦??。

    演曰二结。

    论又诸外道至?相违戾。

    演曰三释第三外随烦??文中分二一释二结此初也。

    论是名第三外随烦??。

    演曰二结。

    论又诸外道至随无明趣。

    演曰四释第四外随烦??文中分二一释二结此初也。

    论是名第四外随烦??。

    演曰二结。

    论住内法者至不同品类。

    演曰三释内法弟子与外道弟子不同品类文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外道弟子至远离二边。

    演曰二释。

    论云何内法至不同品类。

    演曰四释内法大师与外道师不同品类文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外道师至悉皆共有。

    演曰二释文中分二一释外法二释内法初中有两番释初中分二一释二结此初也。

    论是故外道至断遍知论。

    演曰二结问外道既能分舍诸取何故言外法决定无沙门道亦无究竟。

    论又彼虽能至不得究竟。

    演曰后番释有释及结如文可知。

    论内法大师至与上相违。

    演曰二释内法文中分二一释二结此初也。

    论如是应知至不同品类。

    演曰二结。

    论复次依四至诸沙门义。

    演曰二释沙门义文中分三一揔标举数二随标别列三依列别释此初也。

    论云何三处。

    演曰二随摽别列文中分三一列三处二列三地三列三种补特伽罗初中分二一徴二列此初也。

    论一境二智三证。

    演曰二列。

    论云何三地。

    演曰二列三地文中分二一徴二列此初也。

    论一正加行至三无学地。

    演曰二列。

    论云何三种补特伽罗。

    演曰三列三种补特伽罗文中分二一徴二列此初也。

    论一正加行至补特伽罗。

    演曰二列。

    论云何名境。

    演曰三依列别释文中分三一释三处二释三地三释三种补特伽罗初中分三一释境二释智三释证初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地等六界至能杂染心。

    演曰二释与六触处者即眼等六触所生受处故俱舍颂云。

    从此生六受 五属身余心

    长行释云从前六触生于六受谓眼触所生受至意触所生受六中前五说为身受依色根故意触所生说为心受但依心故此六触受与十八意行为所依体者此第六意触处心受与十八意行为所依体故俱舍颂云。

    此复成十八 由意近行异

    长行释云于前略说一心受中由意近行异复分成十八应知此复声显乘前起后此意近行十八云何谓喜忧舍各六近行此复何缘立为十八若由自性应但有三喜忧舍三自性异故若由相应应唯有一一切皆与意相应故若由所缘应但有六色等六境为所缘故此成十八具足由三于中十五色等近行名不杂缘境各别故三法近行皆通二种意近行名为目何义传说喜等意为近缘于诸境中数游行故有说喜等能为近缘令意于境数游行故如何身受非意近行非唯依意故不名近由无分别故亦非行。

    论云何名智。

    演曰二释智文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心清净增上慧依处。

    演曰二释。

    论云何名证。

    演曰三释文中分三一徴二释三结此初也。

    论谓即慧依至若寂依处。

    演曰二释文中分四一揔摽二别释三揔结四料简此初也。

    论云何慧依处。

    演曰二别释文中分四一释慧依处二释谛依处三释舍依处四释寂依处初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慧为依至诸世间慧。

    演曰二释。

    论云何谛依处。

    演曰二释谛依处文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已获得至名谛依处。

    演曰二释。

    论云何舍依处。

    演曰三释舍依处文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断彼事至现法乐住。

    演曰二释。

    论云何寂依处。

    演曰四释寂依处文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为断灭至能舍无余。

    演曰二释。

    论如是一切至及与事断。

    演曰三揔结。

    论此中一种至第四能满。

    演曰四料简。

    论如是一切至防未得退。

    演曰三结。

    论此中云何至证所应证。

    演曰二释三地三释三种补特伽罗二文合中复分为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正加行至余如前说。

    演曰二释文中分三一释正加行摄异生地正加行异生补特伽罗二释有学地有学补特伽罗三释无学地无学补特伽罗此初也由内外别观察五界者即地水火风空五界也。

    论如是彼于至有者无者。

    演曰二释有学地有学补特伽罗。

    论彼由如是至成就第一。

    演曰三释无学地无学补特伽罗文中分二一正释其义二因申问答此初也。

    论问至及有学位。

    演曰二因申问答文中分二一问二答此初也。

    论答至少可知有。

    演曰二答文中分二一正答二释妨此初也。

    论此中何等名为淋漏。

    演曰二释妨文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应知如前至最极寂静。

    演曰二释文有三番此初番释。

    论又已永害至永寂静故。

    演曰二番释四种贪爱者一利二誉三称四乐四种瞋恚者一衰二毁三讥四苦。

    论又于住时至永寂止故。

    演曰三番释。

    论复次依修至七种正法。

    演曰三释喜乐文中分二一由七因缘立七正法二修七善法得二胜利初中分四一标二徴三列四释此初也。

    论何等为七。

    演曰二徴。

    论一闻所成至无失坏故。

    演曰三列。

    论此中依诸至已辩其相。

    演曰四释文中分七一释闻所成作意所缘故立知法二释思所成及修所成作意所缘故立知义三释即此三种作意加行时差别故立知时四释于受用财遍受用财善通达故立知量五释受用财法于时时间从他得故立知众六释于究竟时内离上??无失坏故立自知七释亦于他所离增上??无失坏故立知尊卑此初三也一闻所成作意所缘故立知法者此论第十一云缘法作意者谓闻所成慧相应作意二思所成及修所成作意所缘故立知义者论云缘义作意者谓思修所成慧相应作意三即此三种作意加行时差别故立知时者前二易故不释第三理隐故论指云此中依诸止举舍相修习知时如前三十一说。

    论食饮等义至应知差别。

    演曰四释于受用财遍受用财善通达故立知量食饮者二十一说谓彼如是守诸根已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食于所食然食所食为身安住为暂支持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如是名为于食知量等者等持僧伽胝及以衣钵正知而住。

    论又于此中至长者等众。

    演曰五释受用财法于时时间从他得故立知众文中分二一释刹帝利等众二释沙门众此初也立知众者知是王臣长者沙门等众也。

    论受用法者谓于沙门众。

    演曰二释沙门众文中分二一标二释此初也。

    论我应如是至善住正念。

    演曰二释文中分四一释行二释住三释坐四释语此初也。

    论应如是住至则不应入。

    演曰二释住。

    论或得入已至乃至广说。

    演曰三释坐。

    论应如是语者谓五种语。

    演曰四释语文中分三一标二列三释此初也。

    论一应时语至五正直语。

    演曰二列文中分二一正列语二兼释嘿此初也。

    论应如是嘿至应当宴嘿。

    演曰二兼释默文中分三一标二释三结此初也。

    论谓或纷扰至或谈论故。

    演曰二释。

    论为待言终所以宴默。

    演曰三结。

    论云何应时语。

    演曰三释文中分五一释应时语二释应理语三释应量语四释寂静语五释正直语初中分三一徴二释三结此初也。

    论谓非纷扰至名应时语。

    演曰二释三结。

    论云何应理语。

    演曰二释应理语文中分三一徴二释三结此初也。

    论谓依四道至名应理语。

    演曰二释三结。

    论云何应量语。

    演曰三释应量语文中分三一徴二释三结此初也。

    论谓文句周至名应量语。

    演曰二释三结。

    论云何寂静语。

    演曰四释寂静语文中分三一徴二释三结此初也。

    论谓言不高至名寂静语。

    演曰二释三结。

    论云何正直语。

    演曰五释正直语文中分三一徴二释三结此初也。

    论谓言无诡至名正直语。

    演曰二释三结。

    论于己所无至故名自知。

    演曰六释于究竟时内离上??无失坏故立自知。

    论又信为先至证如实智。

    演曰七释亦于他所离增上??无失坏故立知尊卑文中分三一释五法二释四缘三释尊卑此初也五法者一持戒二多闻三舍过无恋四得定五证智。

    论如是五法至善男子故。

    演曰二释四缘。

    论略有二至分别二种。

    演曰三释尊卑双标二种者双标尊卑二种分别二种者分别尊卑二种如分别言此补特伽罗是尊彼补特伽罗是卑。

    论此二为胜至得二胜利。

    演曰二修七善法得二胜利文中分二一标二释此初也。

    论谓现法中至多住喜乐。

    演曰二释文中分二一得住喜乐二得漏永尽此初也。

    论安住是已至诸漏永尽。

    演曰二得漏永尽。

    论复次依修至摄一切法。

    演曰四释一切法文中分二一释学及学果摄一切法二释学及学果能证资粮治八过患修集九想初中分三一揔标二别释三揔结此初也。

    论云何诸学。

    演曰二别释文中分三一释诸学二释学果三释一切法初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三种学至三增上慧。

    演曰二释。

    论云何学果。

    演曰二释学果文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有余依至二涅盘果。

    演曰二释。

    论当知此中一切法者。

    演曰三释一切法文中分二一揔标牒二别解释此初也。

    论谓善法欲至欲为根本。

    演曰二别解释文中分二一释诸法功用名殊二皆摄归学及学果初中分九一释欲二释触三释受四释作意五释念六释定七释慧八释坚固九释涅槃后际此初也。

    论又依净戒至以为触集。

    演曰二释触。

    论又彼皆为至为受流趣。

    演曰三释受。

    论又彼为求至为作意生。

    演曰四释作意。

    论又于尔时至念为增上。

    演曰五释念。

    论又念增上至定为上首。

    演曰六释定。

    论又于圣谛至慧为最胜。

    演曰七释慧。

    论又由一切至以为坚固。

    演曰八释坚固。

    论又彼如是至为其后际。

    演曰九释涅槃后际。

    论应如此中至第二学果。

    演曰二皆摄归学及学果。

    论如是略说至摄一切法。

    演曰三揔结。

    论又此诸学至修集九想。

    演曰二释学及学果能证资粮治八过患修集九想文中分二一揔标举数二随标别释此初也。

    论云何名为八种过患。

    演曰二随标别释文中分二一释八种过患二释修集九想初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所谓耽着至修习梵行。

    演曰二释八过患者一耽着利养恭敬二爱藏一切后有诸行三懈怠懒堕四萨迦耶见五贪着美味六于诸世间种种妙事忻欲贪爱七依止放逸恶行方便八依止邪愿修习梵行。

    论云何名为修集九想。

    演曰二释修集九想文中分三一徴二列三释此初也。

    论一者修集至出离想。

    演曰二列。

    论应知此中至名不平等。

    演曰三释文中分二一释第八世间平等不平等想二释第九有无出没过患等想此初也。

    论又住于此至已广分别。

    演曰二释第九有无出没过患等想。

    论复次诸至不如实知。

    演曰五释梵行文中分二一释外道修梵行不名最极究竟二释内法修梵行得名最极究竟初中分二一释六处二相不如实知二释所修梵行非极究竟初中分二一释六处不如实知二释二相不如实知初中分二一正释二料简初中分二一释前三处二释后三处此初也。

    论于是三处至不如实知。

    演曰二释后三处。

    论此中前五至不如实知。

    演曰二料简。

    论又即于此至不如实知。

    演曰二释二相不如实知文中分三一标二列三释此初也。

    论一杂染故二清净故。

    演曰二列。

    论此中杂染至果差别故。

    演曰三释文中分二一释杂染二释清净此初也。

    论此中清净至二趣灭行。

    演曰二释清净。

    论彼于如是至不尽漏故。

    演曰二释所修梵行非极究竟。

    论住内法者至尽诸漏故。

    演曰二释内法修梵行得名最极究竟。

    论复次于其至生起智转。

    演曰六释数取趣文中分二一揔标二别释此初也。

    论云何名六补特伽罗。

    演曰二别释文中分二一释六种补特伽罗依染净法二释如来随应染净如实了知初中分二一徴二释此初也。

    论谓有一类至得正直见。

    演曰二释文中分二一释前三补特伽罗二释后三补特伽罗初中分三一正释二料简三揔结初中分三一释第一补特伽罗二释第二补特伽罗三释第三补特伽罗初中分三一标二释三结此初也。

    论彼于今生至成清净法。

    演曰二释。

    论是名第一补特伽罗。

    演曰三结。

    论复有一类至及不善法。

    演曰二释第二补特伽罗文中分二一标二释此初也。

    论彼于今生至成清净法。

    演曰二释。

    论复有一类至恶趣决定。

    演曰三释第三补特伽罗文中分二一释二结此初也。

    论是名第三补特伽罗。

    演曰二结。

    论如是三种至多行放逸。

    演曰二料简。

    论如是三种补特伽罗。

    演曰二揔结。

    论复有余三至应知其相。

    演曰二释后三补特伽罗文中分二一揔标二别释此初也。

    论此中第一至后行放逸。

    演曰二别释文中分三一释第一补特伽罗二释第二补特伽罗三释第三补特伽罗此初也。

    论第二补特至专行放逸。